VB+Access编写图书借阅管理系统设计毕业论文.pdf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7.9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VB+Access编写图书借阅管理系统设计毕业论文.pdf

VB+Access编写图书借阅管理系统设计毕业论文.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图书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用户阅读的资料繁多,包含很多的信息数据的管理。以前,有很多的图书管理都是手工的,尚未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根据调查得知,人们对图书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的手工处理,对于图书信息和借出书情况(如书籍信息、会员信息、借出的书的数量等)的统计和核实等往往采用对书号的人工检查进行,对会员的权限、以及总经费等用人工计算、手抄进行。数据信息处理工作量大,容易出错;由于数据繁多,容易丢失,且不易查找。总的来说,缺乏规范的系统管理手段。因此开发一个优秀的图书借阅管理系统,具有十分重大的价值和现实意义,这就是图书借阅管理系统开发的基本环境。我希望通过VB+Aceess软件来编写及开发图书借阅管理系统,能更好地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充分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以获取更多的教益。二、设计的主要内容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管理人员有修改图书借阅者借书和还书记录的权限,所以需对工作人员登陆本模块进行更多的考虑。在此模块中,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管理人员可以为图书借阅者加入借书记录或是还书记录,并给用户查看和确认。管理员可以对图书的基本信息进行浏览、查询、添加、删除、修改和统计。还可以对借阅者的基本信息进行浏览和查询以及对图书馆的借阅信息进行统计。1、功能需求模块的设计(1)管理者登录(2)系统设置:管理员设置(3)图书管理:添加、浏览、修改、删除、借阅、归还、挂失、检索(4)读者管理:添加、浏览、删除、修改、详情查看、检索(5)信息查询:查询2、数据需求模块设计(1)管理员信息:用户名、密码。(2)图书信息:除读者需要的信息以外,还需要录入时间、产品的编号以及图书是否挂失的信息。(3)读者信息:读者编码、姓名、性别、类别、联系电话、联系地址、注册时间、是否挂失。(4)借还书信息:读者编码、图书编码、借书数量、借阅时间、还书时间目录一、背景及意义.................................................9二、可行性研究分析.............................................9(一)、存在的缺陷及弊端.........................................................9(二)、系统开发的目的..........................................................10(三)、系统开发计划............................................................10(四)、开发运行环境............................................................10三、系统分析..................................................11(一)、用户需求分析............................................................11(二)、数据模型分析............................................................11四、系统设计..................................................12(一)、结构设计.................................................................12(二)、模块设计.................................................................12(三)、数据库设计...............................................................13(四)、代码设计.................................................................14(五)、相关界面设计............................................................16(六)、编码类型设计............................................................21(七)、安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