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关于做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doc

关于做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做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工作的通知各系部: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工作的通知》教社科(2009)215号,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现就我院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程序以学校为单位,不受理个人申报。二、申报资格1、申报者资格:成果公开出版、发表或向实际工作部门提交研究咨询报告期间,正式人事关系在高校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包括离退休人员)。每人限申报一项。合作研究成果必须由第一署名人申报。2、参评成果资格与要求(1)申报著作奖、论文奖、研究报告奖成果的起止时间定为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申报成果普及奖成果须为著作类,其起止时间为:2002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2)多卷本研究著作以最后一卷出版的时间为准,在符合上述申报时限的情况下做整体申报。(3)丛书不能作为一项研究成果整体申报,只能以其中独立完整的著作单独申报。(4)个人论文集可作为著作类成果申报,但多人撰写的论文集只能由其中某篇论文的作者申请论文类奖励。(5)围绕一个专题,以个人或课题组名义发表于同一刊物同一标题的系列论文,可作为论文类成果整体申报。但围绕一个专题,发表时标题各不相同的系列论文,不能做整体申报,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篇论文申报。(6)研究报告,须提交实际应用部门(省部级以上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中型以上企业等)证明其实际应用价值的材料。(7)普及类成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传播普及类著作,须提交关于社会效果影响方面的佐证材料,包括图书发行量、书评、相关新闻报道、领导批示、受众反响,等等。4、下列成果的申请不予受理:(1)教材和教辅材料;(2)已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司法部法学优秀成果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陶行知教育理论与实践成果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和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3)研究咨询报告类无证明实际应用价值的成果;(4)未经第一署名人本人提出申请的成果;(5)文学艺术类作品。五、申报材料1、申报材料包括:《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申报评审表》(以下简称《申报评审表》)和《高等学校研究优秀成果奖申报一览表》(以下简称申报一览表)及其电子版文档;申报成果及其他附属材料。《申报评审表》和《申报一览表》可以登陆“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网”(HYPERLINK"http://www.sinoss.net/"www.sinoss.net)或“河南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信息网(http://sk.haedu.gov.cn)下载。2、各种材料的装订报送方式(1)《申报评审表》一式10份(至少1份原件),统一用A4纸打印。(2)著作类、普及类申报成果报送一式4份(至少1份原件),须在封面右上角用不干胶加贴标签,标明申报单位、申报人和所申报的学科。论文类成果一式10份(至少1份原件),包含刊物封面、目录和版权页,分别附在《申报评审表》后统一装订在一起。研究报告类摘要一式10份,同成果采纳证明或领导批件一起,分别附在《申报评审表》后统一装订;研究报告全文一式5份,须在封面右上角用不干胶加贴标签,标明申报单位、申报人和所申报的学科。成果需要保密的,请特别注明。(3)申报成果的各种证明材料或附属材料一式10份,统一装订在《申报评审表》后;论文和研究报告类成果按《申报评审表》、成果、附属材料的顺序装订。(4)经审核盖章的《申报一览表》3份。《申报一览表》务必仔细审核,使之与《申报评审表》和申报成果一致、准确无误。4、评奖结束后,无论申报者是否获奖,申报材料不再退还。六、申报材料报送时间材料的省报报时间为2009年4月18日截止,报学院的材料要求提前5天,过期不再受理。永城职业学院教务处二ΟΟ九年四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