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空白图(完整版)资料.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地理空白图(完整版)资料.doc

中国地理空白图(完整版)资料.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地理空白图(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22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2中国政区图22长江水系1中国行政区划图2中国分区地理--------北方地区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2、掌握该区域地形和气候的特征,理解地形和气候特征与农业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的关系。3、了解北方地区的矿产资源和分布。4、学会分析重要工业区的发展条件和存在问题。5、学会分析北方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综合治理的措施。重点:自然环境和工农业区难点:分析工业区的发展条件学习过程:一、中国地理分区在下面图上填出我国四大区的名称,并分析分区界线与哪些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大致吻合。二、北方地区的概况1、北方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的,人口约占全国的,其中_____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位置范围与自然地理概况根据课本填表名称:北方地区位置位于大兴安岭、高原以东,高原以南,岭---河以北,东临海和海。范围东北三省、河中下游各省全部或大部分,甘、宁的东南部、皖、苏两省北部地形以_____、_____为主,主要地形区:平原,平原,高原河流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径流量;汛期出现在;冬季结冰现象。径流量;一年有、两个汛期;结冰期;含沙量。径流;结冰期;含沙量。气候特点土壤植被耕地类型耕作制度农林产品环境问题【图表落实】读东北地区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北方图(一)上填注:北方地区地形骨架: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秦岭;五大地形区代号: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黄土高原、D辽东半岛、E山东半岛丘陵;河流代号:a黄河、b渭河、C汾河、d淮河、e大运河、f辽河、g黑龙江、h乌苏里江、i松花江、j嫩江;省市代号:①山西省、②陕西省、③河北省、④河南省、⑤山东省、⑥辽宁省、⑦吉林省、⑧黑龙江省、⑨内蒙古自治区、⑩北京市。(2)在北方图(二)上填注:煤矿代号:a大同、b阳泉、c鸡西、d平顶山;油田代号:A大庆、B辽河、C华北、D胜利、E中原;铁矿:鞍山、本溪、迁安。(3)用彩色笔描出并注记铁路干线:①京哈、②京沪、③京九、④京广、⑤京包、⑥大秦、⑦陇海。二.地形、河流1.地形:平原面积广大,还分布着一些丘陵。东北平原面积第一,沼泽地多,荒地、黑土、冻土广布华北平原钙质土、盐碱地多。(为什么少酸雨)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有直立性,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太行山、吕梁山、六盘山等。2.河流松花江水运(哈尔滨港)。两次汛期国际河流: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图们江。三.气候1.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多在400~800mm,长城是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多为半湿润及半干旱气候。夏季雨热同期,冬季寒冷干燥。2.东北平原受地形封闭、近冷气团源地影响,冬季严寒(-8℃以下)、漫长。多冻土,土壤墒情好。兴安岭北为寒温带,长白山为湿润区。3.华北夏季多暴雨和沙暴天气。春旱、夏涝、寒潮为灾害性天气。(4)针对缺水的原因可采取如下措施: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节约和合理用水、防治水污染等。四.资源1.大兴安岭、长白山森林资源丰富,鹿茸、人参、貂皮为“三宝”。2.石油:大庆、辽河、吉林、华北、胜利、大港、中原、延长、渤海湾。3.煤炭:鹤岗、鸡西、抚顺、阜新、开滦、峰峰、大同、平朔、神府、焦作、平顶山、兖州4.水电:三门峡、小浪底、白山、丰满5.铁矿:鞍山、迁安6.黄金:招远7.盐场:长芦盐场六.工业与城市1.重工业发达,石油、煤炭丰富。2.棉纺织工业:天津、青岛、北京、邯郸、石家庄、西安、咸阳、郑州、济南。3.化学工业:吉林、大连、天津、兰州。4.钢铁:鞍山、京津唐、太原。5.大连造船、长春汽车、西安电子、沈阳和哈尔滨机电、洛阳拖拉机。京津唐和辽中南能源不足,水源不足,污染严重,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改。山西为全国最大能源、化工基地。思考:山西如何调整经济结构,变能源大省为经济大省。山西是我国能源输出最大的省级单位,但经济发展水平却较低,其重要原因是长期以单一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而煤价低廉,使其收益较少。推动能源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的关键,就是要加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适当压缩原煤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转化,提高经济效益;加大科技投入,走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