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续修和编纂的若干问题.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8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方志续修和编纂的若干问题.ppt

方志续修和编纂的若干问题.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二轮修志的理论与实践(一)新方志续修溯源(二)二轮修志的理论探讨1.二轮修志模式吴奈夫《苏州旧志的重修、续修和补修》(载《江苏地方志》2003年第3期)一文,研究了苏州地区旧志的重修、续修和补修问题,为继承中国修志的优良文化传统,做好续志的准备提供参考。诸葛计《续修志书中的‘纠’字说》(载《中国地方志》2001年1、2期合刊)提出:“所谓志书续修,实际上就是在前志基础上的续、补、纠、创。纪飞《续志不忘“修”志》(载《中国地方志》2001年第3期)认为这次修志应该做到既续又修,首先在指导思想上摆正“续”和“修”的位置,处理好“续”和“修”的关系。欧阳发《创修·续修·重修》(载华夏地方志研究所朱文尧主编《方志续修今议》)一文提出:按照传统的方法,如果前志谓创修的志书,后志可采用两种编纂方法:一曰续修;一曰重修。吕志毅《对续修和重修的一些看法》(载《中国地方志》2000年第6期)认为,下一轮修志是续修还是重修,直接涉及到对上一轮志书的总体质量的估价问题,因为无论是续修还是重修,都是对上一轮志书而言的。沈慧《略论〈嘉泰吴兴志〉的价值》(载《中国地方志》2004第5期)一文,认为若有经济实力和人才优势,从出精品的角度讲,重修贯通古今的志书是最好的选择。2.续修断限及前志与后志关系(2)前志与后志的关系续志是相对前志而言的,是前志的继续,与前志衔接起来,又与前志有区别。黄勋拔《续志七题》(载《中国地方志》2002年第5期)一文认为,续志是前志的延伸,没有必要过多地重复前志的内容,但是续志并不完全排斥复载。陈锦鸿在《略谈续志与首届志书的关系》(载《羊城今古》2003年第3期)提出:按“续”的普通释义为:连接,接下去。唐文雅《〈续志〉对〈前志〉的继承与创新》(载《羊城今古》2003年第3期)提出:续志的篇目设计及内容的记述上,要有“续”的观念,对前志要有继承性。王晖《续志断限因事上溯与重点突破》(载《安徽地方志》2003年第3期)认为,续志总体上要有一个断限,即与上轮志书相衔接,这个传统续志时空概念不能突破,但在内容记述方面可以因事上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陈华、黄静《浅议续志编写的几个具体问题》(载《江苏地方志》2003年第2期)认为,续志接前志而续,既是独立的、完整的志书,又与前志有着一种内在的延续关系。(三)二轮方志编修的实践2.前志与后志关系的处理3.续修补遗和纠误对志书纠误补遗的工作量非常大,需要专人对前志进行认真的审核,还需注意:一是对收集的各类文字、口碑和实物资料,须经过严格核实无误后,才予以纠正,切忌信手拈来,以错纠错;二是增补内容应是前志缺记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中大自然变化等,使志书更真实、丰满,达到更加完美的境界,而不是无中生有、道听途说、画蛇添足;三是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凭一己之见全盘否定或推倒重来,耗费人财物力。四是纠误补遗的方法可采取设专卷集中记述,尤其差错、缺漏较多的志书必须集中纠补,以修正前志之错误。对差错较少的志书,可在各卷分散纠补,以充实内容。二、二轮修志存在的问题1.续修与重修相结合2.对上下限的随意突破3.分类缺乏逻辑性4.篇目设置随意升格前置5.对序跋与凡例的忽视6.述体运用不恰当7.专记与附的运用欠妥(三)志稿行文问题六是有的语言逻辑有误,叙事不清。七是有的语言带有描述修饰性质。八是有的志稿采用参见互见法,但名称不一致。九是有的侧重制度记述,却忽略了制度执行的过程、结果和影响。十是有的因缺资料或分析不足,没有反映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