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文化性缺失:“千城一面”——云南省民族、文化、建筑、气候等多样性特征不能体现。2、功能性缺失、安全性下降:“假坡顶”遮挡日照,影响使用;屋面破损严重;屋顶排水不畅;分散式太阳能影响了建筑屋顶的景观性、安全性。3、城市管理不到位:私搭乱建,火灾、风灾等安全隐患;屋顶权属问题,居民纠纷;盲目“平改坡”,安全隐患严重。4、扰乱城市景观:扰乱了城市总体色彩、城市空间肌理;影响了城市天际线。建筑屋顶已经从单纯的建筑“围护结构”上升到“城市第五立面”这一重要空间,成为构建良好人居环境的重要载体。1、城市空间开发综合利用。利用存量城市空间,提高绿色能源利用率(太阳能热水、光伏发电系统),构建海绵城市。2、特色及风貌体现。体现“注重城市设计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和文脉传承性,体现云南城市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的要求。3、一体化、景观化要求。设计、建设、改造、管理中加强太阳能设施与建筑屋面设计一体化、景观化控制。1.1整体性:将第五立面与周围环境作为一个整体。1.2多样性:受到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人文因素等因素的限制和制约体现多样性。1.3地域性:突出地方功能需求和地域文化的和谐统一。1.4经济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效地降低建筑使用中的能耗、物耗。1.4融合性:将太阳能设施融入到城市第五立面设计、施工、管理中。1.6生态性:生态化建设,满足海绵城市建设及绿色、低碳、环保要求。3.1上位规划要求:根据城市的地域特征、历史文化、民族特点、风貌要求及空间形态等特点进行整体控制,需满足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具体要求。3.2建筑设计要求:根据单体建筑的特点、建筑功能使用、立面造型的要求,使用地区的地理、气候、文化、民族、场地基础及周围环境等条件进行造型与设计。3.3太阳能设施与建筑第五立面一体化要求:将建筑屋顶太阳能设施作为建筑第五立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相互融合、协调共生。3.4新建建筑要求:新建建筑的太阳能设施需要与建筑第五立面进行一体化设计,实现同步设计、同步审批、同步验收。3.5原有建筑要求:对原有建筑第五立面改造需满足现行规范的设计要求,满足地方法规和管理使用要求,并同时考虑太阳能设施一体化要求。3.6日照要求:满足太阳能设施安装相关规范并不得降低相邻建筑的日照标准。3.7太阳能热水系统要求:为用户提供安全节能、方便美观、舒适卫生、经济适的使用要求。3.8太阳能热水系统设施要求:年日照时数大于2200小时,年太阳辐照量大于4800MJ/m2的地区,十一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和24m以下设置热水系统的公共建筑,应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3.9一体化要求:1.宜布置紧凑式集中供热水系统。2.建筑设计宜优先选用性能可靠、功能齐全、造价合理的建材型太阳能集热器构成低层、多层的建筑屋面、遮阳及高层建筑的阳台栏板。3.太阳能集热器安装在建筑屋面、墙面、阳台上或作为建筑屋面、墙面、阳台栏板和遮阳板使用时,功能和性能应满足建筑设计的要求,外形应与建筑协调一致。4.1.1整体协调:根据自然、历史、民族、文化等特点,路网结构、用地条件、空间构成等分析第五立面的结构、形态。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4.1.2景观化分区:根据城市片区的功能性、景观性差异,定性景观特色,确定城市第五立面景观化分区。4.1.3建筑群群体控制:顺应山水空间关系,顺应城市功能分区。4.2.1控制城市轮廓1.整体性:第五立面所形成的天际线顺应自然地形地貌所形成的天际线。2.层次性:由底层到高层逐渐远离,构成“台阶”状空间,城市轮廓线层次分明。3.分区群体建筑协调性:分区群体形式、构建的协调。檐口、构件对应;高层建筑第五立面的外部造型之间要进行统一安排设计。4.2.2控制分区色彩1.要保护和突出自然色。2.通过屋顶建筑色彩体现并强化历史特征。3.服从城市功能分区。4.城市屋顶色彩构成和谐。和谐是城市建筑第五立面色彩规划设计的核心原则。4.2.3延续街区肌理1.衔接:通过城市屋顶的梳理,实现不同街区之间的衔接重构。2.整合:城市建筑第五立面肌理的保护和延续,部分融于整体之中。3.生长:与城市生活相协调,与城市整体肌理相融合,过渡性和层次性。4.2.4优化第五立面夜景灯光1.根据不同城市独特的地理、地貌以及城市空间环境,使其有机地融于环境,显示出地方特色。2.体现时代特征。3.个性化内涵与独创性表现形式的和谐统一。4.3.5适应地形地貌——“山形主导轮廓”(山地城镇)4.3.5适应地形地貌——“台阶式”(坝区城镇、湖滨城镇)注重高层建筑第五立面形态与城市天际线的关系1.高层建筑第五立面型制的多样化处理,在统一的城市天际线上区分主次。2.要注意高层建筑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