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速度概念的有效性教学》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谈加速度概念的有效性教学》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

《浅谈加速度概念的有效性教学》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加速度概念的有效性教学》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物理组温学冠一、课题研究的构思加速度是力学核心概念,在运动学、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掌握和运用力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桥梁。它贯穿着力学的始终,所以高效的学好加速度的内容对以后学生的只是掌握有重要的深远意义。而我对于高中教学经验不足,很有必要通过这样的小课题研究来增加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加速度在整个教学中是分层次进行的,在速度概念的基础上引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对加速度下定义,对其涵义进行探讨,然后在其他章节中引入自由落体加速度、向心加速度的加速度等,在牛顿定律中讨论加速度的决定因素。可见,深刻理解加速度概念对后继学习有重要意义。其次,加速度是掌握力学知识结构的重要概念,它不仅是联系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桥梁,也是理解圆周运动的基础。因此,学生学好加速度概念的对学生掌握力学体系至关重要,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本课题指导主要针对的是加速度概念的有效性教学,而在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高效的吸收这方面的知识。新课改提倡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因此,我打算从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着手,来探究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怎样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教学帮助学生有效的吸收加速度的知识。课题的预期结果是使绝大部分学生都能高效的吸收加速度概念这方面的知识。二、课题研究的实施(一)学生情况调查主要是在我教的四个班【高一(6)、(8)、(27)、(28)班】通过平时的上课、考试以及平时作业来了解学生学习物理的情况。从中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①学生找不到到既适合物理学习特点的又适合自身条件的学习方法并养成学习习惯,学习目标也不明确,有部分学生甚至作业也不认真或不按时完成。②学生缺乏从自己的生活和所接触的信息中提出问题的能力,加上平时的做题感觉物理很难,这样会让学生失去对学习物理的兴趣,缺乏对物理概念、规律、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综合分析能力与迁移能力及创新欲望的产生。③学生缺乏对课本与课外资料的钻研的精神;缺乏学会提出自己的实验论证或理论推证,并在论证过程中使用、领会和顿悟物理学方法,创新意识与实现自己创新意识的实践能力不足。④学生缺乏能够从认识科学概念规律的必要性和目的出发,经过排除障碍和逐步得出清晰研究思路的具体物理过程分析和创新式探索,建立概念规律的能力;缺乏把已学概念、规律的运用、对物理学方法的领悟、创新意识和研究兴趣的激发与能力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认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领会、理解和掌握,应针对这几个问题来进行教学: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发展、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创新意识的增强。教师要在这四个问题中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好学生改善这些问题,也就能有效地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二)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步骤1、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引出加速度在引入新概念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头脑中的原有概念,特别要弄清楚哪些是错误的,要设计好如何帮助学生清除头脑中的错误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为了使学生明白加速度引入的目的,我觉得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引出加速度。在上加速度概念这节课的时候,我挑选了生活中看到的速度发生变化的现象给学生展示,我选择了让学生观看摩托车、汽车、飞机赛跑的视频。分析此现象中的速度发生变化,根据现象揭示其中隐藏的本质。我再从生活上的一些事例和简单的演示实验,从速度大小、方向的变化等不同角度展示加速度问题,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速度在变化,并且速度的变化有快慢,从而引出加速度概念。2、通过比较法深刻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内涵在高中,我们是从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开始的,因此,要弄清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定义、公式、意义、单位、方向。为了给加速度下定义,我通过生活中的实例采用具体数据比较的方法来教学的,如下表所示:初始速度(m/s)末速度(m/s)经过时间(s)速度的变化量(m/s)每秒速度变化量(m/s)A货轮起航00.2100.20.02B火箭发射01001010010C蜻蜓800.7-8-11.42D汽车刹车802.5-8-3.2通过上面的数据,我们对比比较A和B,C和D,B和D谁的速度变化大?谁的速度变化快?为此引入加速度,并对加速度概念下定义。加速度是用比值定义法来进行定义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a=(v2-v1)/t,既可以把速度变化快慢定量地反映出来,同时也给出了它的量度方法。应当让学生明确:一般用物理量的比值表达的定义式,是物理量的量度公式,不是它的决定条件,同时指出物理公式的因果关系不会由于数学表达式的变化而发生逆转。为了使学生对此有比较深刻地理解,我们可以采用比较法教学,与先前学过的类似概念对比教学,如速度概念的定义,也是用比值定义法,其公式为v=(s2-s1)/t,与加速度定义式a=(v2-v1)/t形式相同,从物理意义看,速度的大小跟位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