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21桃花源记课中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语文上册--21桃花源记课中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21桃花源记课中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1《桃花源记》【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一、导语二、前提测评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2.检查学生搜集的有关作者的情况。(1)陶渊明(2)知识卡片《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3)背景介绍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3.本课字词。自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正音或解释。(1)正音。豁()然开朗俨()然诣()太守垂髫()刘子骥()阡()陌交通便要()还家(2)古今异义词:鲜美:交通:妻子:绝境:无论:缘:延:津:三、朗读课文,理解内容1.朗读课文。2.利用工具书及课后注释,笔译全文。3.初步感知课文4.语文积累美丽的桃花源至今流传的成语:四、合作探究1.作者是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有什么作用?2.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3.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4.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5.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6.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8.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五、疑难解答1.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2.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作者笔下的桃源世界?六、拓展延伸请大家用三个词语概括文中的桃花源,可按照下面的句式来回答:桃花源是一个美、乐、奇的世界,那是因为七、达标检测八、作业从书籍中或网上搜集有关世外桃源的故事,讲给大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