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品多篇】【导语】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篇一教学内容:p7例5和“练一练”,练习二第5-10题。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学会运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求物体的4个或5个面的面积之和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增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重点: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前准备:长方体教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谁能说说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指名回答。提问: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正方体呢?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5:指名读题。启发思考:要求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可以怎样计算呢?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并选择一种想法算出结果。集体交流订正。2.出示练一练读题后启发学生思考:这两个纸盒各用多少平方厘米纸板是那几个面的面积之和?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巩固练习1.练习二第5题直接在书上填写。完成后集体核对。2.完成练习二第6题学生自己读题。启发思考:解答这个问题是求那几个面的面积之和?根据给出的条件,这几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独立解答。3.完成练习二第8题先画出昆虫箱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需要木板和纱网各多少平方厘米分别求的是几个面的面积?哪几个面?4.完成练习二第9题引导学生观察教室,说说如果要给教室进行粉刷,需要刷哪些面的面积?再结合题目进行解答。学生列式,集体订正。四、全课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觉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五、作业练习二第5、7题思考题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教学反思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篇三教学内容:p6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教学目标:1.理解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6个面完整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前准备:长方体教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谈话:前两节课我们探索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这几个面之际有什么关系?他们可以分为几组?正方体呢?二、探究新知1.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出示例6:如果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你能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吗?追问: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有什么关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可以了。(2)启发:请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模型思考,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可以怎样计算这六个面的面积之和?(3)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4)比较小结:这两种方法都反映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要根据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关的长和宽)(5)提出要求:用这两种方法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都是可以的,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2.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谈话: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的问题,如果纸盒是正方形的你还会解决同样的问题吗?(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3)组织交流反馈,提醒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思考。3.揭示表面积的含义我们刚才在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至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三、应用拓展1.做“练一练”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列式和题中的。直观图具体说明思考的过程。2.做练习二第1题让学生看图填空,再要求同桌互相说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并核对相应的面积计算是否正确。3.做练习二第2题让学生独立依次完成两个问题,适当提醒学生运用第(1)题的结果来解答第(2)题。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怎样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五、作业练习二第3、4题。教学反思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文案篇二教学目标:1、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体会数学能广泛应用于生活的价值。3、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