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精品多篇)【说明】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二、教学重点: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形的相对位置。三、教学难点:能根据一定的指令正确搭出立体图形。四、教具:正方体五、学具:正方体,彩笔。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师用3个4个正方形摆图形,师提问:我们可以从几个方向来观察它?你看到了几个正方形?(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索。1.游戏一。(1)引语:今天我们来做游戏,好吗?我用4个正方形木块摆一个图形,但你是看不到我摆的图形,请你根据我的指令,搭出和我一样的图形。师发指令,生活动。(2)两人一组,玩这个游戏。游戏规则:a。两人不许互相看各自摆的图形。b。指令尽可能少。(3)学生活动。(4)学生汇报。2.游戏二。(1)我们在来做第二个游戏。师:我摆了一个图形,请你们向我提问题,然后根据我的回答,搭出和我一样的图形。(2)两人一组,玩这个游戏。游戏规则:a。两人不许互相看各自摆的图形。b。指令尽可能少。(3)学生活动。(4)学生汇报。(三)小结。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搭一搭游戏一游戏二练习三一、教学目的1.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三、教具:情境图。学具:小棒,卡片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指名发口令,学生按口令摆立体图形。(二)基本练习:1.P16第1、2题。(1)独立做。(2)订正。2.P17第3题。(1)独立做。(2)独立搭。3.P17第4题。(1)独立画。(2)订正。(三)拓广练习:1、同步练习P162、自主天地P10(四)小结。你有什么收获?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篇二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八单元第一节课的内容,在本课中渗透了概率的思想,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经历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2、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进行描述,并和同伴交换看法。3、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在和同伴的交流合作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事件发生存在可能性,并能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学难点: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能根据已知条件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进行比较。说设计思路:本课设计的主线是:摸球实验——机智问答——解释生活现象——描述生活现象。从摸球实验入手使学生理解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通过摸球游戏引入可能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可能性有大有小,并找到其中的规律。学生经历了猜测,实验,验证的过程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另外,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积极参与游戏,学会简单的推理方法,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中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推理能力及良好的学习态度。机智问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课重点,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对应的问题,拓宽学生的思路。帮小明解释生活现象,将知识从纸上延伸到生活中,学生明确学习了可能性之后有什么用呢?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用所学词语说一句话,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学生可以更加灵活的运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来联系实际,阐述生活现象,进行简单的推理,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来解决问题。在如何突破重难点时,注重学生的体验,提出问题后,先猜测结果是什么?再实践验证,看看实际和猜测是否一致。使学生经历知识探索的全过程,从而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我在教学中注重了以下几点:一、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开始,又摸球游戏引入新课,使学生在摸球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来树立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从而会进行简单的推理。在练习时又创设了小明这个小朋友的一些活动,都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生所喜闻乐见的问题,如天气,上街等情境,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非常浓厚。最后,你能用今天所学的词语说一句话,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吗?因为学生学习了知识就可以用,所以学生参与的特别积极,也就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的。二、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的感受。本课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摸球游戏,从一开始的个别人摸球,得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