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制视频信号.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PAL制视频信号.doc

PAL制视频信号.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L模拟信号1.PAL技术指标:每帧行数:625扫描方式:2:1隔行扫描扫描顺序:水平行:自左至右;垂直场:自上至下;奇偶场:奇场在前,偶场在后行频:15625hz=625行/帧ⅹ25帧/秒图像宽高比:4:3视频带宽:6MHz每行采样样本N:13.5MHZ/(625*25)=864每一扫描行的有效样本数:53.3333*13.5=719.99955=720(ITU-RBT.601规定采样时间是53.3333us)2.PAL信号解析:图1图1是PAL的传输信号,但是只有一条信号,我们如何才能得出那么多数据呢A如何提取场同步信号和行同步信号对消隐电平和同步头电平进行检测,把检测值相加平均后得到同步幅度50%处的电平,该电平的绝对值随同步头的幅度变化,但相对值是不变的,总能在同步头50%出切出复同步脉冲。把复同步进行半行频抑制,去掉均衡和开槽脉冲,在经整形后可以得到行同步。对复合同步进行宽度检测,可检测出场同步。B奇偶场的区分从图2上我们可以看出,奇偶场,从图象上就所不同。但是电子电路如何区分奇偶场的识别是利用隔行扫描的特性,奇场扫描在312.5行处结束,即在313行的半行处;而偶场扫描在625行末结束。如果把行同步延时适当值后加到D触发器的D端,用场同步的前沿对延迟的行同步进行采样,采到高电平就是奇场扫描开始。采到低电平就是偶场扫描开始。如图2C单行信号的解析图3如3所示,我们要先了解单个行信号的一些基本技术指标行周期(h):64us行消隐脉冲宽度(a):12us+/-0.3us行同步前沿至行消隐后沿时间间隔(b):10.5us行消隐脉冲前肩宽度(c):1.5us+/-0.3us行同步脉冲宽度(d):4.7us+/-0.2us行消隐脉冲边沿建立时间(e):0.3us+/-0.1us行同步脉冲边沿建议时间(f):0.2us+/-0.1us场周期(g):20ms色同步(h):64us,脉宽2.25场消隐脉冲宽度(j):25H场消隐脉冲边沿建立时间(k):0.3us+/-0.1us前均衡脉冲序列持续时间(l):2.5H场同步齿脉冲序列持续时间(m):2.5H后均衡脉冲序列持续时间(n):2.5H均衡脉冲宽度(p):2.35us+/-0.1us场同步齿脉冲宽度(q):27.3us场同步齿脉冲之间槽脉冲宽度(r):4.7us+/-0.2us场同步齿脉冲和均衡脉冲边沿建立时间(s):0.2us+/-0.1us信号首先到达了门限的电压(水平同步信号)-40IRE这,该脉冲信号的图像监视器返回到屏幕的左侧和图片信息跟踪另一个水平线。然后进行色同步信号的采样(他提供了后续相关的色度信号的相位和幅值参考)之后进行活动视频区,为显示提供亮度和色度信号。C(1)为什么色同步信号要在行消隐期间上1.为了使色同步信号不干扰图象,规定在行消隐期间传送,其幅度不宜过大,而且副载波的平均相位对应人眼不敏感的色调。如果在整场每一行的消隐后肩上都传送色同步信号,对于均衡脉冲与场同步期间的色同步信号会对电视机的场同步产生干扰。因此,应在场消隐的一部分时间内不产生色同步信号。2.全部场消隐期间都无色同步信号,将会使每场前几行图象彩色出现混乱,这是由于电视机副载波锁相电路需要一定相位锁定时间。因此,对色同步信号抑制的第一要求是只需消除前、后均衡脉冲和场同步脉冲期间的色同步信号。第二个要求则是被抑制后的前、后两行色同步信号(即上一场的末一群和下一场的第一群色同步信号)相位都对应于不倒相行、即规定都是。这后一个要求在于使电视机中的副载波振荡器能较快地被接着出现的色同步信号锁定。C(2)色同步的作用色度的同步是指为了在接收端正确重现发送端的图像的彩色,保证彩色不发生畸变和消色现象,必须在发端发送色同步信号。色同步信号的作用有三个:1作为接收机恢复副载波时的频率相位标准;2从中导出逐行倒相的PAL识别信号;3作为彩色色饱和度自动控制电路的基本依据。C(2)彩色信号如图4和图5所示1)图4所示是一个色度分布,等级2)图5所示是带有色度信号的行信号图4图5注:1)IRE是一个在视频测量中的单位,以创造这个名词的组织——“无线电工程学会”来命名的。参考资料1.PAL—D制电视广播技术规范<GB3174-1995>2.PAL全电视信号的特征与处理技术<王新成>3.全奇偶场识别电路<杨兆选,国澄明—天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