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养殖技术资料大全(网络版).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17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鹌鹑养殖技术资料大全(网络版).doc

鹌鹑养殖技术资料大全(网络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安阳市市级生态村申报材料安阳市汤阴县伏道镇伏道一街村二〇一四年四月目录一、伏道一街村创建市级生态村验收申请二、伏道一街村创建市级生态村申报表三、伏道一街村创建市级生态村技术报告四、伏道一街村创建市级生态村工作总结五、伏道一街村创建市级生态村基本条件证明六、伏道一街村创建市级生态村建设指标证明七、附件7.1伏道一街村创建市级生态村领导小组名单7.2伏道一街村村两委关于创建市级生态村工作会议记录7.3伏道一街村简报摘录7.4伏道一街村图片资料一、伏道一街村创建市级生态村验收申请市级生态村验收申请市环保局:2014年,我村创建市级生态村工作被列入安阳市政府目标。近年来我村大力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着力创建生态村建设,通过村两委干部及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我村的基本条件及各项建设指标已经具备创建市级生态村的条件,达到了市级生态村指标考核要求,为此,特申请市级生态村验收。伏道镇伏道一街村村民委员会二○一四年四月二、伏道一街村创建市级生态村申报表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伏道镇村伏道一街村创建市级生态村考核材料市级生态村申报表申报单位:汤阴县伏道镇伏道一街村村委主任:索好义联系人:王新民电话:13569005003申报日期:2014年4月10日考核内容指标名称指标值指标完成情况经济水平1、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元/人/年)不低于全市当年平均水平9200环境卫生2、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1003、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6584.2污染控制4、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801005、生活污水处理率(%)≥40606、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100资源保护与利用7、清洁能源普及率(%)≥60838、农膜回收率(%)≥50709、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809510、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70100可持续发展11、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高于全县平均水平34%12、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比例(%)≥153513、农药化肥平均施用量低于全县平均水平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公众参与14、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90100乡镇政府推荐意见同意推荐(盖章)2014年4月10日县级环保部门核查推荐意见该村在开展市级生态村创建工作中,两委班子自加压力争创市级生态村,并对照市级生态村要求和各项指标结合实际,认真开展生态创建活动。经现场核查,该村符合申报条件,同意推荐该村申报市级生态村。(盖章)年月日市级环保部门验收意见(盖章)年月日三、伏道一街村创建市级生态村技术报告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伏道镇伏道一街村创建市级生态村考核材料伏道一街村创建市级生态村技术报告第一章伏道一街村的基本情况汤阴县伏道镇伏道一街村位于汤阴县伏道镇集镇区,全村共有1200口人,310户,耕地面积1500亩,42名党员,20名村民代表。2009年以来,我村投资50多万元先后硬化全村主干道3公里,新安装节能路灯66盏,村内植树3000颗,全村实现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的目标。第二章基本条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保村庄整洁近年来,伏道一街村对村庄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并设计整个村庄的规划图,为村庄整体发展提供了一个科学的依据。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彻底杜绝村内私自乱搭乱建现象,整个村庄布局合理,整齐划一。为了确保村庄的整洁,给村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伏道一街村全面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并组建了有3人组成的专业清洁队,统一车辆,服装,工具,建有10个垃圾箱,配备了相应的环卫设施,实现了垃圾定点存放、定期清理,使整个村始终保持整洁。2008年以来,我村加大绿化投入力度,共投入资金5万元改善村级基础设施,在村内植树3000棵,使全村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4%,使全村呈现出绿意盎然的景象,村容村貌得到极大的改观,通过绿化工程和近年来秸秆禁烧工作在全村的开展,村内已无秸秆焚烧现象的发生,保证村内空气清新。贯彻执行环保法律法规,保护生态环境近年来,伏道一街村认真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至今村内无滥垦、滥伐现象,近三年来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大力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提高经济收入我村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积极探索生态村产业调整路子,以积极发展高效观光为核心的生态农业。以小麦、玉米为支柱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劳务输出,增加了农民收入,为本村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无不符合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