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秦燎武自古就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说,培养人的工作关系着国家民族的未来与发展,这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古人语:“善歌者教人习其声,善导者教人习其志”,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教育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以身立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职业本身就责成一个教师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随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作为21世纪的人民教师,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加强业务学习,掌握过硬的本领,优化知识的结构,广泛吸收多方面的知识。应当学有专长,术有专攻,对自己所任学科有较为深入的钻研,有独到的见解,树立创新意识。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地接受新观点,消化新知识,为自己的知识体系造成一种开放的态势,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客观形式的要求。除此之外,教师必须有意识地锻练自己的创造性教学能力,因材施教,不断开发有效的教学课程,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社会实践的需要,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不断探索新的知识领域,随时将新知识、新技能传授给学生。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活动的激发与参与;(举例)注重学生的反应,能够解悟学生的心声,善于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应用新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引导学生全面地学好各门功课,打好不断深造的基础,达到一个共同学习的目的。(举例说明)努力培养出求实、严谨、虚心、刻苦的学生。学风是一个人的人格品质和精神风貌在对待科学真理态度上的集中体现和反映。教师的优良作风,对于引导学生的优良品德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人活着,就要敢于为真理抛开个人的得失,敢于为求知而坚持不懈的奋斗。要致利于形成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专博相济、富有活力的知识结构。如果教师本身的知识贫乏,缺乏对专业知识的深入了解或不扎实,其结果必然是误人子弟、贻害无穷,必然阻碍着社会的发展。高尚的道德情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成为学生道德上的指路人。并不在于他时时刻刻都在讲大道理,而在于他对人的态度(对学生、对未来公民的态度),能为人表率,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表率精神是我们每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元素。“身教重于言教”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身为师表,一个教师首先必须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催化作用。身为一名教师,必须自觉地进行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控,以完美的师表、完善的人格和广博的学识,立足教坛,展现于社会。近代杰出教育家陶行知更是放弃高官不做,放弃厚禄不受,一生安于粉笔生涯,以“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事业。而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先生,一生从教70年,始终坚持以“教书为职业,教育为事业”,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被尊称为“人民师表”。学校教育,应首先是“成人”的教育,“成人”才能“成才”。人的素质是个整体,而人格素质则是其根和主干,它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方向。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去感召学生,教师的人格是师德的有形表现,学生往往从教师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完善其自身的人格。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不只是要会教书,而且要会育人,教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做人。从事教师的职业,就意味着我们的整个人生航程将面临着一种人格上的挑战。教师面对的群体是成长的孩子,既要以一种严肃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实行管理职能,规范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还必须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变成学生的朋友,倾听他们的烦恼;帮助他们克服遇到的困难,多给他们微笑,没有人愿意总是被别人约束、管理,面对一副没有表情的神色。教师能及时的在各种角色间切换,师生和谐相处了,学生才体会到快乐的教育。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呵护学生,树立他们的信心,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家庭条件差,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学习,所以基础差,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隔代抚养严重,家庭教育跟不上,甚至有一部分小孩还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学生的潜能未能良好发挥。作为一名教师,要避免停留的眼光看待学生,要用善良之心,理解他们的不是,学生的进步、心身的完善,是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我们要给学生多一点慈爱、宽容、呵护,少一点斥责、打击、嘲讽,要尽可能挖掘出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快乐地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问先于教”的思想,对学生要多表扬激励,给学生信心与动力。教师应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