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异地搬迁安置点项目建议书.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7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村庄异地搬迁安置点项目建议书.doc

村庄异地搬迁安置点项目建议书.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MERGEFORMAT-20-村庄异地搬迁安置点项目建议书异地搬迁安置点项目建议书第一章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概况(一)项目概要1.项目名称:##县##乡##村##异地搬迁安置点项目2.建设地点:##县##乡##村龙力上头(距离乡政府驻地约6公里)3.项目建设单位:##县##乡人民政府4.项目法人代表:5.项目主管单位:##县人民政府6.项目性质:新建7.建设规模内容:新建34间宅基地,34户居民房以及水、电、路灯、道路等附属基础设施等。8.建设期限:2016年至2017年9.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563多万元,其中争取国家项目资金111万元,农户自筹452万元。(二)移民村基本情况##乡位于##瑶族自治县的南端,地处河池、百色、南宁三市交界处。乡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40公里。全乡幅员面积114平方公里,东面与马山县交界,西、南面与平果县毗邻,东、北面与贡川乡接壤。辖区有10个村民委,128个自然屯,202个村民小组,5144户,总人口23991人,分别居住着壮、汉、瑶等多个民族。##乡有耕地面积15173亩,其中水田5313亩,旱地10439亩,农作物以种植大米、玉米为主,间种、套种黄豆、红薯等杂粮。境内地形主要以灰岩峰从洼地为主,土坡为辅。全乡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以传统种养业为主,2014年底全乡贫困人口1249户5079人,占总人口的21.6%。##村位于##乡北面,距乡府8.2公里,属大石山区村。全村有18个自然屯,20个村民小组,472户居民,人口2166人,其中:贫困人口150户606人,占全村总人数的28%。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358亩,其中水田108亩,旱地1250亩,人均耕地0.64亩。##屯位于##村东部,距离村部约2.5公里,全屯住户28户,人口118人,自然环境恶劣,交通极为不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目前,该屯是全村唯一未通屯级公路的自然屯,与村部的垂直落差达200米,通往外界的道路为一条崎岖山路,坡徒路窄,群众运送生产生活用品及物资仍然依靠人扛马驮,不但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日常出行,同时也制约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由于该屯人均耕地面积少,耕地土壤贫瘠,生产潜力有限,群众种地收入低,就地扶贫起效难。二、项目建设背景##乡##村##屯有34户124人分散居住在环境恶劣的屯内山脚下。该屯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干旱缺水,屯内农户基本上居住在年久失修的破旧瓦房。由于该屯人均耕地面积少,耕地土壤贫瘠,生产潜力有限,群众种地收入低。虽然政府对该屯加大了扶持力度,但受自然环境所限,只能暂时解决贫困农户的温饱问题,不能从根本上使他们摆脱贫困。实施异地搬迁工程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把易地扶贫工作和生态恢复建设密切地结合起来,对从总体上减少贫困人口,促进边远贫困山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人民群众居住环境的改善,缓解了因过度垦荒而造成的大面积水土流失的矛盾,生态环境得到了相应保护,迁出地、迁入地群众倍感党和政府政策的温暖,更加密切了党群和干群关系。通过整体搬迁到交通便利、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依托产业结构调整,依靠科技发展种养业、开展加工运输等方式谋求发展。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一)必要性1.不合理的能源利用方式,破坏生态资源。需搬迁农户大都居住在石山地区,由于道路、交通的问题,农户的取暖方式仍旧是薪柴,为了日常生活和冬季取暖,采伐当地的树林,致使树林大面积的丧失,对野生物种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破坏了生态环境。2.落后的耕作方式,加重了水土流失。需搬迁农户居住在高山边远地区,受交通及科技条件的限制,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由于居住地大多是山地,耕地大于25℃的坡耕地还很多,传统的毁林烧荒种地的耕作方式普通存在,传统的广种薄收,粗放经营,大面积毁林开荒,破坏了植被,一遇雨季,形成山洪,雨水带走大量的表土,造成水土流失。3.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加重了地质灾害的威胁。需搬迁农户住处地域山势险要,加之深山区人为活动的影响,地质灾害的危石隐患多。4.国家实施生态公益林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后,生态建设得到了加强,局部植被恢复初见成效,但长远预期不容乐观。经过退耕还林,植被恢复初见成效,国家退耕还林的粮食和资金的补助分别为5-8年,5年、8年以后林木见效不太明显,农民得不到较高经济效益,就极有可能出现复耕现象。综上所述,实施异地搬迁是维护生态平衡,降低治理成本的需要,更是改善群众生存环境、保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需要。首先,实施生态移民,使群众迁出深山地区,可以有效减少滥垦乱伐,使自然植被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