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是需要特殊关注的群体,合理的营养支持是提高其存活率的关键环节之一。充足均衡的营养是保证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不仅关系到他们的近期生长和疾病转归,而且直接影响其远期预后。主要内容早产儿的营养需求胎儿和新生儿的体重增长规律在制定早产儿营养管理的目标时应当基于:不同的出生体重不同的年龄阶段“两个体重标准”“三个年龄阶段”不同体重标准反映了出生前宫内营养储备的差异,而不同的年龄阶段则反映了随着生后的成熟其生长和代谢的变化。由于早产儿的自身特点,在不同的生理阶段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不同。我们在制定早产儿的营养方案时,应针对每个孩子、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来进行调整和规划。早产儿肠内营养早产儿尤其极低出生体重儿在出生后早期常需要肠外营养来保证其基本能量和营养物质的摄入。早期经胃肠道喂养的基本目的是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成熟,争取早日达到推荐所需营养和能量,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母乳免疫:为早产儿提供最理想的免疫防御,母乳中有防御作用的物质包括抗微生物因子(分泌型IgA、乳铁蛋白、溶菌酶等)、抗炎症因子(抗氧化物、表皮生长因子、细胞保护因子等)、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低聚糖。对早产儿免疫功能的发育起调节作用。神经发育:早产母乳中富含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如DHA、AA)和牛磺酸,促进早产儿视网膜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心理:直接哺乳增进母子感情,增强母性和母亲信心。远期健康:母乳喂养时间越长,将来发生代谢综合征(肥胖、高血压、Ⅱ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几率越低。母乳喂养的优越性母乳强化剂母乳强化剂母乳强化剂母乳强化剂早产儿配方奶早产儿配方奶各种奶方主要成分表(每100ml)喂养指征开始喂养喂养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吸吮、吞咽、呼吸和三者间协调的发育成熟度。经口喂养:胎龄>34周、吸吮和吞咽功能较好、病情稳定、呼吸<60次/分的早产儿管饲喂养:<34周、吸吮和吞咽功能不协调或由于疾病因素不能直接哺乳者A.胃管(首选)B.经胃十二指肠置管管饲喂养时可采用间歇推注或持续输注法微量喂养增加肠道组织细胞的发育,提高胃肠道粘膜酶的分泌及活性促进胃肠道运动功能的成熟提高胃肠激素的水平有助于促进肠蠕动和胆红素在粪便中的排泄,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非营养性吸吮增加奶量早期积极的肠内营养是为早产儿营造良好的人生开端,对维持早产儿消化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是必需的,兼有直接的营养作用和间接的促进胃肠功能的作用。保证早产儿成功喂养的技巧包括尽早开奶、提倡母乳喂养、微量喂养、适量加奶、非营养性吸吮、不轻易禁食和保持大便通畅,这些已为国内外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早产儿肠外营养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是早产儿营养支持的重要内容,是宫内经母体输送营养的延续,是提高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的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之一。全肠外营养(TPN)部分肠外营养(PPN)肠外营养的指征肠外营养的途径临床上早产儿在大多数情况下应用PPN,故肠外营养提供的热卡以60~80kcal/kg.d为宜。随着肠内营养能量摄入的逐渐增加,减少肠外营养的热卡。葡萄糖血糖的监测当血糖<25mg/dl,应立即静脉输注10%葡萄糖2ml/kg,以后以6~8mg/kg.min的速度持续泵入,并监测血糖维持其稳定。生后第一天>45mg/dl,以后>50mg/dl,理想范围54~108mg/dl(3~6mmol/L)。葡萄糖输注速度的计算方法小儿专用氨基酸溶液的特点代谢性休克不及早静脉输注氨基酸,血浆中某些氨基酸(如精氨酸、亮氨酸)浓度就会下降。如同依靠血糖浓度一样,胰岛素的分泌也依靠这些氨基酸的血浓度。氨基酸缺乏会使胰岛素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减少,从而限制葡萄糖的转运和能量代谢。葡萄糖在细胞膜上的转运下调会引起细胞内能量减少,导致Na+-K+-ATP酶活性下降。这会直接引发细胞内钾漏出细胞外,造成非少尿性高钾血症。“糖耐量低减”常常限制早产儿的能量输注。早输氨基酸能够刺激胰岛素分泌,改善糖耐量、减轻非少尿性高钾血症。提倡从胎儿期到出生后的代谢转变平顺过渡,避免持续数日不用PN引发不必要的代谢危机。生后尽早开始(第一个24小时),起始剂量1.5~2.0g/kg.d,按0.5~1.0g/kg.d增加,足月儿至3.0g/kg.d,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可达3.5~4.0g/kg.d。小儿氨基酸溶液为6%,输注时配制浓度3~4%。脂肪乳剂中、长链脂肪酸胎儿在宫内对脂肪摄取很少,依靠脂肪的能量代谢到孕晚期才开始,并且到近足月时才逐渐增加。VLBW的脂肪储备低,若用无脂的肠外营养液,72h之内会出现必需脂肪酸缺乏。采用0.5~1.0g/kg.d的脂肪乳剂摄入即可预防必需脂肪酸的缺乏。生后24小时后开始,起始剂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