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吐古买提乡依达良引水渠工程项目策划建议书.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85 大小:1.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新疆吐古买提乡依达良引水渠工程项目策划建议书.doc

新疆吐古买提乡依达良引水渠工程项目策划建议书.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综合说明1.1绪言1.1.1地理位置及概况阿图什市行政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缘,地处东经75°35′一77°44′、北纬39°35′一40°46′之间。东北与阿合奇县相接,东南接巴楚县,南与伽师县、喀什市、疏附县相连,西邻乌恰县,西北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接壤,东西最长241km,南北宽136km,总面积约16100km2。行政区划隶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管辖,是克州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中心,是通往中亚各国的交通要道。吐古买提乡是属阿图什市的一个乡,位于阿图什市西北部,距阿图什市76km,地处东经75°50′一76°44′、北纬39°51′一40°37′之间,海拔工程在1600—3462m之间,总的地势北高南低,该乡东与哈拉峻乡相连,南与阿湖乡相连,西与乌恰县毗邻,北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为界,国境线长达100km,乡镜南北长约为87km、东西宽约75km,总面积3180km2。吐古买提乡的地形以山地和山间平原为主,多呈东西走向,北部有喀拉铁克山、麻依旦山等;南部有喀拉塔格山等,东部和西部也被群山环绕,中部为吐古买提盆地,盆地呈狭长型,面积500km2,其中细土平原占一半。盆地汇集了库鲁木都克和玛依丹两条河的水,形成一个天然地下水库。位于盆地西南端的吐古买提村,因处于海拔1900m的低凹处,是地下水的溢出带,溢出的地下水,形成布谷孜河的常年径流;中间被低山丘陵隔断,盆地底部海拔1900—2000m,其地貌特征为大规模的堆积地形从盆地周边到中心有规律的分布着山麓洪积盆地---山前倾斜洪积平原---洪积细土平原,南部和东南部地势又相对升高,形成博孜塔格山为主体的低山丘陵带山体较矮,为寒冷剥蚀的构造单面高山和干燥剥蚀的构造单面中山,干沟四处可见山体走向为东偏北,海拔在1700—2500m之间,地貌景观呈干燥剥蚀的褐、黄色山丘,表现为荒漠景观。项目区位于吐古买提乡依达良村,阿图什市西北部,距城市120公里,距乡政府44km,现有耕地1.5万亩,可开发土地面积3.5万亩左右,项目区灌溉及生活用水全靠库鲁木都克河的水,是块尚待开发的宝地,其经济结构主要是以牧业为主,以农为辅,主要牲畜有马、牛、羊、骆驼等;项目区地势平坦,土层较厚、较细且肥沃,宜于开垦为农田、人工草场和人工森林。吐古买提乡是一个柯尔克孜族聚居的边境地区,经济以牧业为主、农牧相结合的半农半牧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极差,靠天种地、靠天养畜,农牧民经济收入的70%来自畜牧业,也是一个地缺水、人缺粮、畜缺草的贫困乡。1.1.2项目建设背景及兴建缘由项目区经济以牧业为主,全年靠天养畜,目前草地与牲畜矛盾突出,该区常年游牧的传统经营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再加上,天然草地退化严重,大面积天然荒漠草地严重过牧,山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保护绿洲生态的屏障作用日趋减弱,绿洲荒漠化程度不断加剧;河流萎缩,下游断流;风沙及沙暴危害强度和频率日益增大,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其中草地退化及其生态功能的降低是导致项目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关键因素之一,草地生态系统的劣变至使整体生态环境恶性循环化,已成为影响项目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的主要因素之一,不仅严重威胁着项目区的生态环境,而且由此引起的沙尘暴直接影响到其它地区,危害巨大。项目区生态环境恶化,特别是草地生态环境的状况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国务院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强以围栏和牧区水利为重点的草原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加强饲草饲料基地、改良草地建设、增强牧草供给能力”。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市牧区水利有了较大发展,为牧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总体上看,牧区水利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起点低、基础差、任务重、投入严重不足;管理粗放,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远不能适应当前草原生态保护和牧区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牧区草原生态日益恶化的现实,按照《新疆牧区草原生态保护水资源保障规划》总体部署,实现恢复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和发展牧区经济、牧民奔小康的“双赢”目标的要求,依据全面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牧区经济发展水资源体系建设的精神,项目区草地畜牧业要想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从改变牧业生产条件入手,加大投入力度,为牧民开辟具有适应规模的水利设施的人工饲料地,并让牧民定居下来,使牧区逐步转变到以人工草地为基础,实现暖季天然草地放牧与冬季棚圈饲养相结合的现代化畜牧经营方式,这样即开辟了新的草料来源,又可进一步增加牲畜饲养量,以改变全年放畜为暖季,利用天然草地,减少冬季枯草造成的能量不足并把畜牧业从“夏状、秋肥、冬瘦、春乏”的恶性循环现状中彻底解脱出来,大幅度提高草料转化为效益,使畜牧业向高产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