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特征及目标模式选.pdf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67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特征及目标模式选.pdf

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特征及目标模式选.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万方数据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特征及目标模式选择王建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成就辉于我国幅员辽阔且人口众多,各地自然资源禀赋条件不同,人口、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伴随着经济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状况。尽管国家陆续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等一系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差距仍然较大,东、中、西各区域间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基本社会保障、基本公共设施等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明显。这不仅损害了社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表明,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可以缩小区域差距,均衡区域发展,而且能满足不同区域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诉求,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实现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目标,并将其作为现阶段各服务均等化的内涵、特征如何科学界定,均等化范模式来实现均等化等问题亦成为理论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1.内涵。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为了满足不同区域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诉求,利用公共资源和财政资金,按照权利均等、机会均等、结果相对均等原则,提供旨在不断缩小区域差距并确保各区域社会成员最终享受到大致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的过程。均等化的范围现阶段至少应涵盖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基本社会保障、基本公共设施、基本环境保护和基本公共安全等六项基本公共服务内容。按照其内涵界定,我们还应从以下几点来理解服务均等化要求权利均等。社会成员不分民族、种族、性别、年龄、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在哪个区域,都有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而且该权利受法律保护,不能随意被限制或剥夺。政府作出制度安排赋予并保证不同区域社会成员获得基本公共服务的条件和机会人人平等、人人可摘要: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现阶段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举措。关键词: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模式分类号:D6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218(2012)04—0071—05煌,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但由的快速发展,加上国家宏观区域政策的差异,区域会公平和正义,反过来又加剧了区域间的不均衡。均等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相辅相成,实现区域间基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与此同时,区域间基本公共围包括哪些,以及目标模式如何,我国应选择何种一、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和特征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1)区域间基本公共度、财产状况、居住年限,也不论出生在何地,居住(2)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机会均等。2012年7月第“卷第4期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University(PhilosophySciences)(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100871)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为了满足不同区域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诉求,利用公共资源和财政资金,按照权利均等、机会均等、结果相对均等原则,提供旨在不断缩小区域差距并确保各区域社会成员最终享受到大致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的过程,具有相对性和发展性两个显著特征。从国际上看,均等化目标模式大致有人均财政收入能力均等化、人均财政支出需求均等化、人均财政收入能力与支出需求均等化以及基本公共服务人均消费均等化等模式,而其中人均财政支出需求均等化模式则是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模式选择。收稿日期:2012—05—20作者简介:王建丰,男,贵州遵义市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Journal·71·ofInnerMongoliaandSocialJul.2012V01.44No.4万方数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结果相对均等。政府基于社会公众需求为各区域社会成员提供品质适度的基本公共服务,而各区域社会成员也实际上享受到内容和标准上相对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需要强调的是,此种结果相对均等并不是平均主义,不等额、无差别的平均分配。(4)区域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尊重自由选择权。在存在多元价值观念均等化必须尊重社会成员得以自由选择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也就是说,对于政府提供的某些基本公共服务,不同区域的社会成员可以选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两个显著特征,即相对性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相对于不同区域大多数人的均等,而不可能是全体人的平均,因而这种均等化只是相对的。在现实生活中,完全平均、毫无差别和消费意愿的差别以及基本公共服务的具体内容的均等化只能是立足于公平、正义原则,使得不同质大体处于相当水平,确保各区域社会成员在基本公共服务上受益均衡,进而能公平地分享经济题,【13故而只能是尽量缩小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区域差距,以确保在一定范围内的相对均等。(2)区域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不排斥“地方标准”。我国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并呈现均等化并不要求各地区公共服务的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