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5.1簡介當媒體存取控制子層準備好要將資料往傳輸媒體上送時,會先將資料切割成較小的小封包(packet),此封包稱為訊息框(Frame)。為了要讓接收端可以辨識訊息框的開始與結束,傳送端會在資料前後分別加上框頭記號及框尾記號。傳輸資料時將資料切割成數個小封包的兩個原因:(1)資料在傳送過程中有可能發生錯誤。若未切割則難進行流量控制及錯誤處理。(2)在區域網路中,傳輸媒體是共用的,若未切割易造成電腦佔用傳輸媒體時間過長,將使其他電腦等待時間過長,影響傳輸效率。5.2媒體存取控制控制存取法(ControlledAccess)開關法(X-ON/X-OFF):是最早被用來作媒體存取控制的方法之之一,僅適用於文字訊息的傳輸,通常運用在半雙工點對點的網路架構上,如電腦與印表機之間的資料傳送。基本概念:若電腦A要傳送訊息給電腦B,則須等到電腦B傳送X-ON訊息告知電腦A表示已準備接收,電腦A才開始傳送。在傳送過程中,電腦A持續的發出訊號要求電腦B回應是否可接收資料,若電腦B回應給電腦A一個X-OFF訊號,這就表示電腦B處於忙碌狀態,電腦A將暫停傳送直到收到另一個X-ON訊息止。投票法(Polling):利用一特殊訊號來當作”票”,整個網路上規定僅有一張票,當網路上某設備取得此張票時,則其對傳輸媒體就擁有使用權,進行資料傳輸工作。取得投票權的方式:(1)中央控制式的方法由一網路設備來當做主控制機器,其將依序詢問各網路設備是否要取得投票權。可對網路設備設定其被詢問的優先順序與每一週期的次數。(2)分散式(Hub-polling),通常稱為tokenpassing,不需要一控制中心,由某一台電腦開始進行詢問的動作,在傳送完畢後,將”票”傳給網路上的下一台電腦,如此持續下去,直到”票”傳回出發地,則完成一週期的工作。競爭存取法(Contention)5.3錯誤控制網路傳輸錯誤發生的原因:(1)線路突然停止提供傳輸(Lineoutage)(2)熱雜訊(whitenoise)(3)脈衝干擾(Impulsenoise)(4)越線對談(Cross-talk)(5)回音(Echoes)(6)衰減(Attenuation)(7)互調式雜訊(Intermodulationnoise)(8)波的敏感(Jitter)(9)調波失真(Harmonicdistortion)錯誤預防錯誤偵測水平冗餘檢查法(LongitudinalRedundancyChecking)因同時有偶數個位元發生錯誤時,同位元檢查法並無法檢查出來,故由一個附加的額外字元叫做BCC(blockcheckcharacter)來作資料縱軸的校對工作,並且整合原同位元檢查法來作資料橫軸的校對工作,可提升偵測率至約有98%。例如:傳送的封包訊息為「DATA」,其運算為:檢查和法(checksum)水平冗餘檢查法雖可提高錯誤的偵測率,但卻增加許多額外的資料傳遞,降低傳輸的效率。故利用類似於水平冗餘檢查法,以數學計算的方式增加一個或一系列的字元在訊息的最後面,它可提供約95%的錯誤偵測率。檢查和法的運算步驟:(1)先將資料轉換為十進制的數值(2)將它們加總起來(3)除以255取餘數(4)傳送“資料+餘數”例如:要傳送”DATA”的資料,檢查和法的運算步驟為第一步:第二步:68+65+84+65=282第三步:282/255=1餘數27,將餘數轉成二進制為11011第四步:傳送的資料為100010010000011010100100000111011循環冗餘檢查法(CyclicRedundancyCheck,CRC)運用循環冗餘檢查法來作錯誤偵測時,傳送端與接收端必須利用相同的多項式來檢查其資料,此多項式稱為產生者多項式(generatorpolynomial),簡寫為G(x)。運算後餘數加入到傳送資料的位元數之不同而區分成CRC-8、CRC-16、CRC-24、CRC-32等,位元數越高錯誤偵測率越高。G(x)的位元數必須要比所要傳送的資料的位元數小而且最小的位元需為1,才有辦法運算出其錯誤檢查的控制碼。其運算方法如下:第一步:要傳送的資料P第二步:找出產生者多項式G第三步:運算P/G=Q(商)…R(餘數)第四步:傳送P+R例如:第一步:假設現在要傳送P=”101101001”第二步:我們選擇多項式G=”101001(x5+x3+1)”第三步:10110100100000/101001=100101010…11010第四步:計算後得知要傳送的資料為P+R=“10110100111010”錯誤更正等待要求重送(Stop-and-waitARQ):傳送端每傳一個訊息就等待回應,如果正確就繼續傳送,如果錯誤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