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3 宋明理学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文宣****66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3 宋明理学 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3宋明理学新人教版必修3.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时作业3宋明理学1.唐代道宣的《集古今佛道论衡》中载,唐高祖在武德八年(625年)下诏明确规定:“老教、孔教,此土元基;释教后兴,宜崇客礼。今可先老,次孔,末后释宗。”由此可知()A.儒学和佛教遭到打压B.道教成为统治思想C.此举促使了三教对立D.此举旨在巩固统治解析:根据材料“先老,次孔,末后释宗”可知,唐朝统治者把道教放在第一位,这是与李唐王朝统治者的姓氏有关的,有利于加强教化和巩固统治,故选D。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A、C错误;此时道教虽然受到统治者重视,但并没有成为统治思想,B错误。答案:D2.少林寺钟楼前唐开元碑碑阴刻有“混元三教九流图赞”,赞语略曰:“佛教见性,道教保命,儒教明伦,纲常是正。农流务本,墨流备世,名流责实,法流辅制……各有所施,要在圆融,一以贯之……”此图从正面看,长者秃顶、须髯,是佛祖类人物,代表释家。若稍换角度,遮住画像右面,则左侧就是头挽高髻的老子侧画像,代表道教(家);遮住左面,则右侧是头戴儒巾的孔子侧面像,代表儒教(家)。画面是释迦、孔子、老子三圣合体像。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体现了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B.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的人,不可能同时出现C.儒、释、道三家的主张各不相同,冲突激烈D.反映了儒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魏晋南北朝出现三教合一的潮流。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项。答案:A3.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材料中,朱熹所主张的是()A.心即理也B.一概反对人的欲望C.反对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D.理是万物本原解析:在朱熹看来,“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学的精髓之所在。朱熹所说的“人欲”是指那些超出了正当要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存天理、灭人欲是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制定的道德规范,使人们把行为限制在当时的道德规范所允许的范围之内,故C正确;“心即理也”是心学观点,排除A;B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材料在说明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人欲,没有涉及“理是万物本原”,排除D。答案:C4.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三纲五常B.以法治国C.万物本原D.抗衡佛教解析:根据所学知识,A、B、D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A项最早源于孔子,西汉董仲舒时将其发展完善;B项是法家的主张;D项北宋时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形成新儒学(即理学)。本题选C项,北宋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提出世界的本原是“理”。答案:C5.下面是某同学总结的宋代理学示意图,表格空白处应填写()A.致良知B.存天理,灭人欲C.三纲五常D.格物致知解析:读示意图,“反省内心”为心学探求理的方法,所以空白处应为程朱理学探求理的方法,即格物致知。答案:D6.南宋时期,陆九渊在《鹅湖和教授兄韵》中云:“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诗中“易简”和“支离”分别是指()A.儒学、佛学B.理学、心学C.心学、理学D.道教、儒学解析:由题干中“陆九渊”“鹅湖”可知诗中所述为陆九渊和朱熹进行学术辩论的“鹅湖之会”。由“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结合理学和心学的相关知识可知“易简”和“支离”的具体所指,C项正确。答案:C7.“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王守仁强调“致良知”的途径是()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经世致用解析:“知行合一”(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指的就是“致良知”,这正是王守仁的心学主张,故C项正确。答案:C8.学者李泽厚认为: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朱熹的孔子”是指()A.先气后理的思想B.存天理,灭人欲C.君权神授D.天人感应解析:“朱熹的孔子”即朱熹对儒学的发展,也就是朱熹为服务于阶级、时代需要而提倡的思想学说,朱熹对董仲舒三纲五常进一步发展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故B项正确;A项是以张载(“北宋五子”之一)为代表的理学中“气学”一派(唯物思想)的思想;C和D是董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