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浙江省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特征的是: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可以随意更改答案:D解析:法律具有稳定性,不能随意更改,这是法律的一项基本特征。选项D的说法错误,因此选D。2、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以下哪项不属于言论自由的范畴:A、在公共场合发表自己的观点B、在私人场合批评国家政策C、在互联网上发表对他人不实的攻击性言论D、在学术会议上讨论法律问题答案:C解析:言论自由是公民表达意见、观点的一种方式,但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选项C中的攻击性言论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超出了言论自由的范畴,因此选C。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以下哪项不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A.言论自由B.宗教信仰自由C.人身自由D.出国境自由答案:C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因此,人身自由不属于基本权利,而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其他选项A、B、D均为公民的基本权利。本题考查学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识记能力。4、在法律面前,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只有违法者才受法律制裁B.法律只对成年人有约束力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法律可以随意修改答案:C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因此,选项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正确的。选项A、B、D都与法律规定相悖。本题考查学生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理解。5、在以下哪种情况下,公民的隐私权受到了侵犯?A.公司在招聘过程中要求求职者提供家庭住址B.警方在侦查案件过程中调取了某人的通话记录C.某网站未经本人同意公开了某人的身份证号码D.学校要求学生填写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答案:C解析:隐私权是指个人对其个人信息和私人生活领域内的事情不为他人知悉、禁止他人干涉的权利。选项C中,某网站未经本人同意公开了某人的身份证号码,属于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其他选项中,A项是公司正常的招聘流程,B项是警方在合法侦查过程中采取的措施,D项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经济状况调查,均不属于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因此,正确答案为C。6、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C.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D.公民有财产权答案:D解析: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包括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等。选项A、B、C均属于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而选项D中的财产权虽然是我国法律保护的权利,但并非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因此,正确答案为D。7、【题干】下列关于法律的特征,说法错误的是: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D.法律具有道德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特征。法律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③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选项A、B、C均正确地描述了法律的特征,而选项D错误,因为法律虽然与道德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法律并非必然具有道德性。因此,正确答案为D。8、【题干】下列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道德是法律的补充,法律是道德的保障B.道德是法律的依据,法律是道德的延伸C.道德和法律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影响D.道德和法律是相互对立的,互不兼容【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与法律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一方面,道德是法律的补充,法律不可能涵盖所有社会关系,而道德则可以调整法律无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法律是道德的保障,法律通过强制力保障道德的实施。选项A正确地描述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而选项B、C、D的说法均不正确。因此,正确答案为A。9、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A、言论自由B、宗教信仰自由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劳动权答案:D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而劳动权虽然也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但它更多地体现在劳动法等专门法律中,不属于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10、在法治国家中,以下哪种行为是不合法的?A、公民在网络上发表个人观点B、公民在公共场合张贴反对政府政策的标语C、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游行示威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