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鱼我所欲也知识要点梳理总结用鱼我所欲也知识要点梳理总结用鱼我所欲也知识要点梳理总结用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文言知识梳理文学常识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2655。htm"\t”_blank"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66794.htm”\t”_blank”政治家、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587353.htm"\t"_blank”教育家、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68693。htm"\t"_blank”散文家.是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51931.htm"\t"_blank"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2176.htm”\t”_blank"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对后来的宋儒影响很大,被认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孟子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42693。htm”\t"_blank”《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2518。htm”\t"_blank”韩愈、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2521.htm"\t”_blank"柳宗元、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2517。htm"\t"_blank"苏轼等影响很大。选文所在的课文选自《》,此书与《》、《》、《》合称为“四书”。二、课文解析思路梳理: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义是人的本心,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第二部分(2),正面举例论证说明了义重于生,舍生取义,不失本心.第三部分(3)举例从反面说明了功名利禄使人见利忘义,失其本心.文章内容概括:《鱼我所欲也》主要讲的是:人人都知道“义"比“生"更可贵,“不义”比“死”更可恶,然而只有贤者能把这一主张贯串于人生实践的始终,而一般人由于受环境的牵制,往往改变初衷。启示:孟子要求人们,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像贤者那样,把“义”放在首位,必要时还应做到“舍生取义"。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标准,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难.《鱼我所欲也》文章是怎样展开论述的?(本文的论证思路)文中先以鱼和熊掌设喻,得出“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接着进行逻辑推理进行论证。第一步推理进行因果论证,由因推出果:因为我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因为我所厌恶的东西还有甚于死亡的,所以,即使有导致死亡的祸患也不避开它.第二部推理是假设推理,从反面逆证人之所欲有甚于生者(生),所恶有甚于死者(不义)。接着孟子还举行路之人、乞人不食嗟来之食为例,从正面论证义重于生,舍生取义,不失本心。最后一对比的方式指出有些人为了私利而抛弃原则,接受了万钟厚禄,这就是失去了本心,从发面加以证明。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有力的证明了“义"的存在,证明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三.字词归类◆1.生字识记苟得(gǒu)一箪食(dān)所恶(wù)蹴尔(cù)不屑穷乏者(xiè)◆2.通假字⑴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⑶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原先或从前。)⑷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与(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词。)◆3。一词多义⑴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给予)⑵而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示转折关系,却,可是)⑶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⑷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指示代词,这个)是亦不可以已乎(指示代词,这个)◆4。古今异义词:原文关键词古义今义万钟则不辩礼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