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综合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上传人:元枫****文章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综合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综合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单元专题突破专练专题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1.(2019·湖南郴州湘南中学高一月考)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下列关于三国史实组合正确的是()。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③蜀国—221年—刘备—成都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⑤吴国—222年—孙策—建业⑥吴国—222年—孙权—建业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③⑥D.②④⑤答案:C解析: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故答案选C项。其他组合不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2.(2019·浙江余姚中学选考)《三国志》载:“景元元年(260年)蜀领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魏有户六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有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一……吴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三十万。”材料中的史实对三国魏晋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影响是()。A.有利于南北方人口的均衡发展B.促进了成都平原和太湖流域的开发C.奠定了魏晋统一的经济基础D.有利于三国鼎立的对峙局面的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材料意在说明三国中魏的户数和人口最多,而在中国古代,人口的多少是经济是否繁荣的重要标准。通过材料不难看出,魏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超过蜀和吴),因此,材料中的史实奠定了魏晋统一的经济基础。故选C项。3.(2019·湖北武汉外校高一选考)据《南齐书·州郡志》记载,南朝齐武帝永明七年(489年),北兖州民截尚伯六十人诉:“旧壤幽隔,飘寓失所。……东平既是望邦,衣冠所系。希于山阳、盱眙二界间,割小户置此郡,始召集荒落。使本壤族姓,有所归依。”材料表明东平郡得以设置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阶级意图加强集权B.当地豪民重视地域观念C.南迁士族要求维护门第D.东平地区社会经济发达答案:C解析:旧兖州管内的东平郡居民认为现在杂居的新所大部分与原先的东平郡没有渊源,所以要求设立新的东平郡。材料认为原东平郡是望族,设立新郡是要使“本壤族姓,有所归依”,可见南迁士族要求维护门第,故选C项。材料反映地方居民的意见,而且聚族而居容易造成地方分裂割据,不利于中央集权,排除A项;由材料来看,南迁的“北兖州民截尚伯”今非昔比,并非豪民,排除B项;原东平郡“旧壤幽隔”,可见并非社会经济发达,将设的东平郡是要“小户置此郡,始召集荒落”,未必能够繁盛,故排除D项。4.(2019·山东济宁兖州区高二月考)有学者认为,北魏衰落源于孝文帝“深慕华风,锐意模仿改革”,使鲜卑族“消灭雄武之风”。吕思勉则认为,“读史的人都说他是失策……然而不如此,难道想永远凭籍武力和汉族相持么?总而言之,以塞外游牧的民族,侵入中国,其结果和汉族同化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这种争论表明()。A.二者的认识背离历史事实B.史学研究无法正确揭示历史本质C.历史解释具有较大随意性D.研究历史的角度会影响研究结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第一种观点认为孝文帝改革导致了北魏的衰落;吕思勉则认为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由于这两种观点所占角度不同,所以得出不同的结论,由此可知研究历史的视角不同影响了研究的结论,故D项正确。二者的认识都有一定的历史依据,A项“背离历史事实”说法错误,排除;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历史解释应是以客观史实为依据,论从史出,C项“较大随意性”说法错误,排除。专题2隋唐的统一和统治5.(2019·陕西宝鸡高三模拟)《剑桥中国隋唐史》中认为,隋文帝开创了统一局面,又成功巩固了统一局面。隋文帝致力于提高儒学思想的地位,以维护统一。他认为治乱世必须用法,同时吸取了北周武帝灭佛引起的百姓反感,倡导乐善好施。这体现了隋文帝()。A.以儒学作为维护统一的意识形态B.厉行节俭,减轻百姓负担C.轻徭薄赋,与民休息D.注重发挥混合意识形态的作用答案:D解析:由材料“隋文帝致力于提高儒学思想的地位,以维护统一。他认为治乱世必须用法,同时吸取了北周武帝灭佛引起的百姓反感,倡导乐善好施”可知,隋文帝利用儒学维护统一,利用法家治世,乐善好施增加民众好感,糅合儒法等多家思想巩固统治,故D项正确;A、B、C三项都只体现了一种思想,不全面,排除。6.(2019·贵州都匀一中高二期末)武则天的形象在宋代以前总体上较为正面,但欧阳修《新唐书》开始对其“妖魔化”,司马光《资治通鉴》更甚,而且始终不承认大周和武则天的皇帝位,仅称其为“后”。这反映了()。A.妇女地位发生了逆转B.宋代统治者的抹黑C.武则天人生际遇凄惨D.士大夫正统观念强化答案:D解析:结
立即下载
相关文档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随堂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星级:
2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随堂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星级:
2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梯度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星级:
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星级:
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星级:
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星级:
9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评估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星级:
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综合检测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星级:
8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综合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星级:
9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综合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星级:
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