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热点专题突破系列滑块滑板模型专业知识讲座.ppt
上传人:你的****书屋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4.8MB 金币:9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最新热点专题突破系列滑块滑板模型专业知识讲座.ppt

最新热点专题突破系列滑块滑板模型专业知识讲座.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9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习目标考情分析【热点概述】“滑块+滑板”问题可以检测学生对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综合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及能量守恒定律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具体如下:1.常见的三类问题:(1)滑块和滑板的初速度相同;(2)滑块和滑板中有一个物体初速度为零;(3)滑块和滑板的初速度均不为零。2.考查角度:(1)“滑块+滑板”的动力学问题;(2)“滑块+滑板”的动量守恒问题。3.规律应用:(1)牛顿第二定律;(2)牛顿第三定律;(3)运动学公式;(4)动能定理;(5)功能关系;(6)动量守恒定律;(7)能量守恒定律。1.模型特点:上、下叠放两个物体,并且两物体在摩擦力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2.建模指导解此类题的基本思路:(1)牛顿第二定律分析滑块和木板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2)动量守恒定律分析系统总动量的大小及方向,结合能量守恒定律综合应用。3.考试题型:分析“滑块—滑板模型”问题时应掌握的技巧1.分析题中滑块、滑板的受力情况,求出各自的加速度.2.画好运动草图,找出位移、速度、时间等物理量间的关系.3.知道每一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过程的初速度.4.两者发生相对滑动的条件:(1)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动力学条件).(2)二者速度或加速度不相等(运动学条件).(其中动力学条件是判断的主要依据)【典例1】典型例题方法指导2.临界条件法:即运用临界条件进行计算。滑块与滑板恰好能发生相对滑动(要滑动但还未滑动时)的临界条件是(1)滑块与滑板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通常近似地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2)滑块的加速度恰好等于滑板的加速度。临界问题【典例3】木板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板上放着一个小滑块m,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了使得m能从M上滑落下来,求下列情况下力F的大小范围。解析(1)m与M刚要发生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①要滑动:m与M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②未滑动:此时m与M加速度仍相同。受力分析如图,先隔离m,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μmg/m=μg再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0=(M+m)a解得:F0=μ(M+m)g所以,F的大小范围为:F>μ(M+m)g典型例题解析:根据题意,开始时,A、B相对静止,相对滑动前以核心疑难探究典例分析典例分析选择题题型训练解析:m运动的最大加速度a=μg=2m/s2,所以当整体考型二:动量与能量类问题例:如图,木板A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物体B从A左端的上表面以水平速度v0滑入,已知A的质量为2m,B的质量为m,A、B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A足够长,重力加速度为g,求两者相对静止时:(1)共同速度;(2)木板A相对地面的位移;(3)要使B不从A的右端滑出,A的长度至少是多少?(4)系统产生的内能。例:如图,木板A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物体B从A左端的上表面以水平速度v0滑入,已知A的质量为2m,B的质量为m,A、B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A足够长,重力加速度为g,求两者相对静止时:(1)共同速度;(2)木板A相对地面的位移;(3)要使B不从A的右端滑出,A的长度至少是多少?(4)系统产生的内能。例:如图,木板A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物体B从A左端的上表面以水平速度v0滑入,已知A的质量为2m,B的质量为m,A、B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A足够长,重力加速度为g,求两者相对静止时:(1)共同速度;(2)木板A相对地面的位移;(3)要使B不从A的右端滑出,A的长度至少是多少?(4)系统产生的内能。例:如图,木板A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物体B从A左端的上表面以水平速度v0滑入,已知A的质量为2m,B的质量为m,A、B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A足够长,重力加速度为g,求两者相对静止时:(1)共同速度;(2)木板A相对地面的位移;(3)要使B不从A的右端滑出,A的长度至少是多少?(4)系统产生的内能。例:如图,木板A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物体B从A左端的上表面以水平速度v0滑入,已知A的质量为2m,B的质量为m,A、B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A足够长,重力加速度为g,求两者相对静止时:(1)共同速度;(2)木板A相对地面的位移;(3)要使B不从A的右端滑出,A的长度至少是多少?(4)系统产生的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