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流行病和病毒学特征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13****5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9.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手足口病流行病和病毒学特征培训课件.ppt

手足口病流行病和病毒学特征培训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手足口病流行病和病毒学特征人肠道病毒简介和分类脊髓灰质炎病毒:通过将标本接种至猴子体内,1909年首次鉴定出该病毒,1949年,利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增殖病毒,为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柯萨奇病毒:1948年在美国纽约Coxsackie镇,将两名麻痹患儿的标本接种至乳鼠体内,分离出来的一组病毒定名为柯萨奇病毒。根据它们在乳鼠上产生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和在细胞培养上的能力,分为柯萨奇病毒A组和B组。埃可病毒:1951年在一名无症状的儿童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到,在细胞培养上可以造成致细胞病变,但对乳鼠和灵长类动物不致病。新肠道病毒:后来,新发现的病毒被按照序号命名(69~71),最近,已经命名至111型人肠道病毒型别分类①CoxA23与ECHO9为同一病毒,已归入ECHO9②CoxA15与CoxA11为同一病毒,统一命名为CoxA11③CoxA18与CoxA13为同一病毒,统一命名为CoxA13④ECHO8与ECHO1为同一病毒,统一命名为ECHO1⑤ECHO10已归入呼肠孤病毒1型(Reo1)⑥ECHO22和ECHO23被划分为新的病毒属——副肠孤病毒属,分别重新命名为副肠孤病毒1型和2型⑦ECHO28归入鼻病毒1A型⑧ECHO34并入CoxA24,为CoxA24的变种⑨鼻病毒87型重新划为肠道病毒68型⑩肠道病毒72型划为肝病毒属中的人甲型肝炎病毒⑾猪水疱病病毒(SVDV)类似于CoxB5型CourtesyofLindaM.Stannard,UniversityofCapeTown,S.A.h人肠道病毒的流行病学人肠道病毒传播方式环境因素影响经水传播的病原体造成人肠道病毒感染与流行的因素①隐性感染多见,很少引起腹泻,婴幼儿、免疫力低下的成人易感。②病毒在机体肠道中增殖,很少引起肠道症状,是以消化道为原发灶的全身感染。③不同人肠道病毒可引起相同症状,同一种人肠道病毒可引起不同临床表现。④感染过程中形成病毒血症。人肠道病毒感染的一般致病机制与人肠道病毒感染相关的疾病临床特征引起的疾病人肠道病毒病例死亡时间人肠道病毒感染后的病程手足口病HFMD引起关注的原因HFMD的定义和相关病毒病原HFMD的标本的采集中国HFMD实验室网络的初步建立和运转中国大陆HFMD流行、现状和趋势中国大陆2008年-2009年HFMD的病原谱分子流行病和血清流行病HFMD病理特征HFMD预防和治疗阜阳手足口病“阜阳13例不明原因肺炎死亡病例”图3.2008年3月1日至5月9日阜阳市HFMD病例数1.阜阳聚集死亡病例和较多重症病例的出现2.发病到死亡进展迅速,引起社会恐慌3.临床上无特效药物,重症的早期预警存在一定难度4.对疫情的扩散无有效的控制手段,无疫苗5.第38种法定传染病阜阳不明原因肺炎死亡病原学鉴定从3月23至4月29阜阳市死亡病例(共22例)27病例类型阜阳2008年3月1至5月9日不同年龄组的HFMD病例二.HFMD的定义和相关病毒病原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临床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CourtesyofLindaM.Stannard,UniversityofCapeTown,S.A.h病原:HFMD可由20多种肠道病毒所引起,其中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肠道病毒新的血清型。CoxA组的16、4、5、7、9、10等型,CoxB组的2、5等型,以CoxA16和EV71最为常见。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播:唾液与粪便;呼吸道传播:空气飞沫;接触传播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疱疹破溃后病毒排出。HFMD为全球性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在全球广泛分布,无明显的地域分布,但近年EV71在东南亚几个国家或地区流行,引起较多的重症和死亡病例。CoxA161972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1974年Schmidt等首次发表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20例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患者(1969~1973年)中分离到EV71。随后,世界上众多国家都有EV71流行的报道。EV71感染可引起HFMD、疱疹性咽峡炎、无菌性脑炎、脑干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麻痹,但更多情况下是产生隐性感染。同脊灰病毒相似,EV71对脊髓前角细胞具有一定的组织嗜性,是最常见的引起急性迟缓性麻痹(acuteflaccidparalysis,AFP)的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enterovirus,NPEV)。EV71潜伏期一般为3-7天,感染EV71后,患者发病1~2周内可自咽部排出病毒,从粪便中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