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建设规划报告.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0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十二五”建设规划报告.doc

“十二五”建设规划报告.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代政字〔2010〕41号代家坝镇人民政府关于报送以工代赈项目“十二五”建设规划的报告县发展和改革局:我镇在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以工代赈项目执行情况、全面调研全镇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实际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现状和“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经镇党委、政府研究,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认真筛选,合理确定了我镇“十二五”期间以工代赈项目建设规划,现随文报来,请审定。特此报告附:代家坝镇以工代赈项目“十二五”建设规划二0一0年七月三十日主题词:经济管理“十二五”△规划报告抄送:县政府办代家坝镇以工代赈项目“十二五”建设规划第一章基本情况第一节自然概况1.1.1地质地貌代家坝镇位于宁强北部的嶓冢南麓,昔称嶓冢镇,其地势周高中低。境内土地构成的显著特点是:山地多、平畈少、农耕地的后备资源不足,土地大多以山坡梯地为主。平均海拔700米左右。1.1.2地理位置代家坝镇距县城43公里,北临巩家河、东皇沟、曾家河、巨亭乡,东靠大安镇、宽川乡,西与阳平关、汉源镇比邻,总面积152平方公里。1.1.3气候水文代家坝年平均气温14℃,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降雨量900-1000毫米,境内有南沙河、响水沟、张家坝三条小溪流径黑水河汇入嘉陵江。第二节社会经济概况1.2.1行政区划代家坝镇辖15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103个村小组6069户19899人,其中农业人口17656人,农业劳动力9593人,有耕地亩(其中水田1975亩,旱地18224亩),人均占有耕地1.1亩。1.2.2社会经济发展概况2009年来,全镇国民生产总值1.58亿元,工业总产值9001万元,地方财政总收入2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37元。第三节资源概况1.3.1生物资源本辖区粮食作物主要以种植玉米、小麦、水稻、豆类和薯类为主;森林资源丰富,主要树种有松树、青冈等落叶乔木;林业资源主要有核桃、柿子、油桐、板粟等;药材资源主要有杜仲、厚朴等。1.3.2矿产资源已探明的矿产主要有:铁、铜、金、铅锌、锰等,工业企业主要粗加工为主,基本形成了“采、选、炼”一条龙的生产格局,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0%以上。第二章以工代赈建设成就与面临的形势第一节“十一五”以工代赈建设成就2.1.1以工代赈项目实施项目8个,投入资金84万元1、新修道路:4条16.7公里,投入资金38万元。(1)岗夹沟村道路:6公里,投入资金8万元;(2)谢家渠村道路:3公里,投入资金10万元;(3)黑水村道路:3.2公里,投入资金10万元;(4)大桥至马家湾道路:4.5公里,投入资金10万元。2、新修农防河堤:2处,投入资金28万元(1)南沙河村:家防河堤110.7米,投入资金8万元,受益户14户44人;(2)街民村:农防河堤850米,投入资金20万元,恢复农田400亩。3、修桥1座:集镇响水大桥24.4延米,投入资金13万元。4、修供水工程1处,投入资金5万元,解决400人200头大家畜饮水困难。2.1.2易地扶贫搬迁项目1、2008年计划项目,实施扶贫搬迁43户200人,建安置点1个,投入资金46万元;2、新建街民村安置点道路880米,投放资金12万元。新建河堤1处121米,投入资金15.7万元。实施供水工程1处,投入资金3.7万元,实施供电工程0.9㎞,投入资金6.1万元;3、实施搬迁土地平整工程1处4560平方米,投入资金4.3万元。2009年计划项目:总投入49.1万元。1、实施搬迁36户150人,建房36套,投入资金45万元(人均3000元);2、实施街民村后田坝道路300米,投入资金11.1万元;3、实施扶贫搬迁土地平整工程9000平方米,投入资金3万元。第二节目前农村发展状况代家坝镇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农村及农业基础条件还十分薄弱。截止2009年底,全镇总人口19899人,农业人口17656人,大部分群众都居住在高山上,典型的农业山区镇,农业人口中农村贫困人口达3240人。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377元,农民人均占有耕地1.1亩,耕地面积20199亩,其中旱地占90%,水田占10%,农民增收困难。现有农村人口中饮水困难人数5726人,饮水困难的大家畜303头,农村公路硬化只占总里数的20%,群众出行十分不便。目前农村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距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差距还十分大。从整体上看,主要表现在农村经济基础差,人均纯收入低,加之受自然等其他不可预计的因素,因灾因病因教育返贫人口仍有增长的趋势;农村基层设施整体功能还处于建设的初级阶段,配套能力还不健全,生产力水平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