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把生态理念融入到规划全过程,努力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根本,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以“融入成都经济圈、全域发展,三化联动、富民强县”为总体思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把射洪城市建设成为集诗酒文化、山水景观、自然生态为一体的宜居城市。县域篇中部县城综合功能区、金华旅游功能区南部沱牌白酒产业功能区、都市农业功能区北部特色农业功能区、东部现代农业功能区“一带、四轴”的产业布局空间结构城镇化水平较快,但城镇化水平偏低2003年~2012年,射洪城镇化率从30.68%增加到44.4%,年均增加1.52个百分点,比同期四川省增长速度高出0.03个百分点,城镇化进程较快。但同期射洪城镇化率比全国仍然低8.19个百分点(全国城镇化率为52.57%),城镇化水平较低。大部分城镇规模小,发展差,辐射能力有限县域大部分乡镇规模普遍偏小,除县城、重点城镇、部分建制镇城镇人口超过5000人外,其余建制镇与乡集镇城镇人口绝大部分在2000人左右,多以街代市,沿过境交通发展。城镇发展推力较强,但吸纳力与动力不足射洪工业化率达到57.9%,具备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强劲动力,但射洪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尚未形成,吸纳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不强,年外出务工人员已超过30万。城市建设水平差异大,城镇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部分城镇用地紧张,地形破碎,建设成本高。城镇体系不尽合理,县域经济主要集中在涪江沿岸;城乡风貌特色有待提升城镇主要沿交通线和涪江呈树枝状分布,缺乏梯级结构,影响重点城镇发展带动作用,部分城镇的布局较松散,城市形态上均未体现应有的特色,文化底蕴和山水资源保护与利用不足。县域工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战略县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行政区划调整:近期撤县建市。根据发展需要,适时撤销大榆、广兴、瞿河等建制,并入太和镇,设立街道办事处城镇规模结构:城镇空间结构:公路交通铁路交通修建绵(阳)遂(宁)内(江)宜(宾)城际铁路射洪段47公里,建设射洪、金华、沱牌火车站。水运交通航道2015年射洪境内涪江88公里航道为Ⅵ级航道,2020年航道规划等级达到Ⅴ级,力争2030年航道规划等级达到IV级,通航500吨级船舶。码头到2015年底,新建改建码头9个、完成80%乡镇客渡小码头建设。到2020年底,新建改建码头12个,完成90%乡镇客渡小码头建设。到2030年底,新建改建码头15个,完成100%乡镇客渡小码头建设。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规划区一体化发展篇射洪城市规划区的范围主要涵盖涪江两岸的主要乡镇,并结合各乡镇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区域的资源禀赋、生态格局、基础设施、产业布局以及建设用地等因素,以村为基本单元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射洪城市规划区主要由太和、广兴、翟河、洋溪、沱牌、金鹤等重点乡镇组成,并包括玉太、万林、青堤等乡镇的部分行政村,面积约372平方公里。2、用地规模产业分工,优势互补,形成区域协调整体发展统筹布局,共建共享,加强区域基础设施整合协同发展,合理配置,积极培育城市服务功能生态优先,安全格局,合理分配使用自然资源1、产业统筹发展规划城乡统筹发展策略〈1〉统筹规划区内城乡人居环境规划与建设,小城镇建设与农村居民点改造相结合,乡镇合并与迁村并点统筹推进,构筑新型城乡聚居体系。〈2〉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为重点,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3〉以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为目标,进行农村居民点改造和土地利用整理,促进土地经营权的流转,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收益反哺“三农”。〈4〉建立政府推动、民众参与、市场运作的工作模式和有效的利益平衡机制,调动市、区、镇、乡、村、农民等各方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形成统筹协调的局面。3、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2)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措施4、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规划中心城区篇成遂渝经济区重要的产业基地。涪江经济带的核心发展极川东北旅游重点目的地以诗、酒、山、水为特色的现代生态田园城市射洪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根据规划城市人口和人均用地指标,到2015年,规划射洪城市建设用地为30.21平方公里;到2020年,规划射洪城市建设用地为38.59平方公里;到2030年,规划射洪城市建设用地为52.04平方公里。射洪城市发展方向为“南进东扩,适度向北”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向东进一步完善河东片区,并推进锂电、化工产业园区建设。向南依托绵遂内自宜客专发展瞿河片区,瞿河涪江对岸新溪坝用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