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东南大学《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大学英语教学是大学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以英语语言知识与使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目标:1.体现英语大纲中有关阅读教学的目标,将知识传授、文化介绍和语言技能培养相结合;有一定信息量的语言知识和阅读技能的传授和训练;打好语方基础,精辟地讲解课文、结构和作者写作的特点,突出各练习的重点。2.扩大阅读量,强化阅读技能训练(如快速阅读),扩大知识面;巩固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培养良好的语言能力、语感和文章鉴赏能力。教学方法:1.学习要求和方法的介绍;授课以英语为主,汉语为辅;语篇的讲析和训练;精讲多练,讲析与操练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完成任务(Task-oriented)为主要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融入各类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如:句型操练,背诵与默写,翻译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辩论等等;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思辨能力。2.课内外相结合,讲习与讨论相结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文化内容和背景知识的介绍;适当采用各类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如:限时阅读,归纳总结,赏析,等等。大学英语一、大学英语一、二级阅读I.要求1、训练学生掌握常用阅读技巧一级A、快速阅读习惯B、快速阅读抓大意C、快速阅读找信息D、根据上下文判断生词意思E、根据构词法判断生词意思二级F、抓作者写作意图G、抓作者寓意H、抓作者结论I、抓作者表达口吻2、克服过慢过细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一级达到每分钟50词1二级达到每分种60词3、以加强语篇整体理解为重点,提高阅读理解水平一级达到准确率70%以上二级达到准确率70%以上(难度及阅读量高于一级)II.内容1、材料一级A、《大学英语》第一册精读B、新世纪《阅读大观》第一册二级A、《大学英语》第二册精读B、新世纪《阅读大观》第二册一、二级课外读物:A、“21世纪报”B、“英语学习”“英语沙龙”“英语知识”“英语世界”等C、简易读物(或布置寒暑假作业)D、自编教材2、方法A、课堂教学四个重点:A)介绍大学英语学习的特点和方法B)利用典型文章,训练各类阅读技巧C)讲解语篇结构,提高整体理解水平D)讲解语言难点,提高理解准确度B、每周一次限时快速阅读训练,强化阅读速度C、布置课后足量趣味性材料泛读,安排答疑解决理解难点,以基本读懂为要求,谈化语法意识。D、寒署假鼓励并布置补充读物,返校汇报阅读内容及收获(采用读书报告,课堂演示、测试等形式)III.课时1、精读一级二级2、泛读一级二级3、寒暑假读物2学时/周×162学时/周×161500--2000词汇量/周2000--2300词汇量/周3小时/周(2000-3000词汇量)IV.作业及批改要求1、精读课A、每篇课文及补充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预习,并完成阅读理解练习题B、每课划出一定重点理解句子作英译汉练习,一定的英语句型造句C、一级布置句子翻译,复合句写作及联句成段落写作二级写概要和故事复述2教师批改后讲评2、泛读课课前预习和课堂阅读相结合一级读后回答和讨论问题二级写出梗概,批改后讲评3、寒暑假阅读作业除规定篇数外,要求写出一篇读书报告介绍故事梗概,教师批改并讲评4、教师将精读课每单元学生练习中共性错误以书面形式交教研室,教研室汇总后再由教师向学生讲讲解大学英语三、大学英语三、四级阅读I、要求:阅读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人们早已达成共识。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要求在《大纲》中有明确规定。阅读能力包括两个主要因素:阅读速度和理解率,因此评价学生阅读理能力的标准应是其阅读的流畅程度和其理解的准确性。阅读教学的方法多样,侧重点各异。我们认为,阅读既不是单纯的“自下而上”(bottom-up)、也不是单纯的“自上而下”(top-down)的心理过程,而是两者结合“相互作用”(interactive)心理过程。有鉴于此,我们在三、四级阅读教学过程中,坚持要求1、语言基础知识的训练A、词汇B、语法2、整体阅读能力的训练A、侧重篇章分析B、建立知识网络C、培养整体阅读习惯D、交流技巧的训练II、内容为贯彻实施三、四级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各项要求,我们具体落实了阅读材料和训练方法。1、材料A、《大学英语精读》第3、4册B、新世纪《阅读大观》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