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的修建与变迁.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京杭大运河的修建与变迁.ppt

京杭大运河的修建与变迁.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京杭大运河,古名“邗沟”“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其部分河段依旧具有通航功能。一、兴修过程二、近代变迁三、清代运河衰落四、近代整修与保护五、京杭大运河现状一、兴修过程第二期时间:公元七世纪初隋炀帝修建原因:为了控制江南广大地区,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丰富物资运往洛阳。成果:公元584年广通渠:长安至潼关东通黄河公元605年北起淮水南岸的山阳(今江苏淮安市淮安区),径直向南,到江都(今扬州市)西南接长江;公元605年通济渠:洛阳-江苏清江(今淮安市)约1000公里长;公元608年永济渠:洛阳—山东临清-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约1000公里长;公元610年江南运河:江苏镇江-浙江杭州(当时的对外贸易港)约400公里长;对邗沟进行了改造第三期(一)宋朝宋朝对运河的变迁影响较少,主要是对大运河进行疏浚整修。尤其重视大运河的维护、利用和开发,克服江淮一带地势低洼、运河之水大量流失的问题。修建许多水闸,蓄水行船;公元1018年,在扬州河段置闸,节水济运;公元1026年,在江淮运河的南口真州和北口楚州分别设闸,适时启闭;当时发明了一种解决河段间水位差这一难题的水闸,称为“复闸”(二)元朝时间:十三世纪末元朝原因:为了使南北相连,不再绕道洛阳成果:公元1289年,会通河开凿成功,从东平县安山到临清的御河,共长125公里;公元1293年,从通州到北京积水潭的通惠河全部竣工,全长80多公里宋元时期京杭运河的作用二、近代变迁1904年,漕运总督也被撤废。1911年,津浦铁路全线通车。从此京杭大运河以及沿线城市的地位一落千丈。三、清代运河衰落乏对运河治理全局性的长期规划。(2)在处理黄河与运河的关系上,明、清政府的着重点往往是漕运是否畅通,不顾运河及民生的长期利益。(3)在运河的管理机构的设置方面也不利于黄、淮、运的统一治理。3、河政的腐败使运河最终走向衰败4、太平天国战争加速了运河体系的崩溃运河日落美景四、近代整修与保护京杭大运河航拍图五、京杭大运河现状临清段常州段通州段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