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2.1總體經濟學的發展12.1.1賽依法則賽依法則之表示12.1.2華勒斯法則12.2古典模型的架構12.2.2古典學派的生產理論生產理論-勞動市場的均衡勞動市場的供需圖12.1勞動市場之均衡在自由競爭與勞動參與充分自由下,實質工資可保證勞動市場的就業量均處於充分就業的狀態。由充分就業條件,透過具邊際生產力遞減法則特性之生產函數,可對應出充分就業的產出水準,如圖12.2。若將貨幣代入經濟體系時,即可增加一個貨幣方程式,MV=PY,以多解一個未知數,即物價水準。一旦物價水準可以決定,則透過實質工資,貨幣工資亦可以同時決定。圖12.2生產函數與充分就業所得貨幣與物價12.2.3古典模型的建立古典模型的建立12.3凱因斯的理論體系凱因斯定義的總供需市場供需調整圖12.4均衡所得及就業量之決定市場供需調整12.3.2有效需求的內涵12.3.3均衡所得的決定45線分析法圖12.5均衡所得決定-45線分析法物價與數量方法圖12.6總需求曲線圖12.7總供給曲線圖12.8均衡所得的決定及總需求的增加對物價之影響12.4簡單凱因斯模型簡單凱因斯模型(SimpleKeynesianModel)構成依定義,均衡所得為總需求等於總生產之特定所得(E=Y),故其條件為(12-9)式等於(12-10)式。即:E=C+I=YCS當預擬投資等於預擬儲蓄時,總需求即等於總生產,而可生產均衡所得。因為均衡所得須滿足總需求等於總生產的條件,故必須產生在45度線上面,如此,總需求函數CI與45度線相交之點,便產生了均衡所得。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