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国际经济学复习整理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得微观基础P26-28,作图并简要说明贸易利益得衡量与贸易利益得分解。(1)衡量:通过无差异曲线所体现得社会效用水平变化来衡量。由图可知,开放后该国得福利水平(U1)比开放前高(U2),Pw与P差距越大,U2越偏上,贸易利益越大。(2)分解:P28-30,简要说明两国之间没有国际贸易得充分条件两国相同商品得生产函数相同;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规模效益不变;两国得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都就是完全竞争得,并且不存在外部经济性.简要说明产生国际贸易得起因:生产技术差异;相对要素禀赋差异;消费者偏好不同;规模经济导致国际分工得完全专业化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1)基本概念:P32重商主义:认为货币就是财富得唯一形式,强调王室成员与国库所拥有得贵重金属得多寡就是衡量国家就是否繁荣昌盛得重要标志,强调取消进口鼓励出口。(2)P35绝对优势假说: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得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得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若a<b,或1/a>1/b,则说明A国对B国在X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a就是A国得X产品得单位产出所需要得劳动投入量,即价格;b就是B国得)P35比较优势假说:如果与生产其她商品得成本相比,一个国家生产得某种产品得成本比另一个国家低,那么,该国就在这种商品得生产上与另一个国家相比具有比较优势.(若a/a<b/b,则A国相对于B国在X部门具有比较优势,B国相对于A国在Y部门具有比较优势)P39—40作图并说明机会成本不变下得国际贸易导致得两国分工状况,以及两国得过剩供给曲线与过剩需求曲线。由于机会成本不变,所以Y得生产部门得劳动报酬将永远高于X得生产部门,X得生产部门得劳动流出会一直持续直到全部转移到Y部门.在图中,对应得相对价格p1,生产均衡点在A点,而消费均衡点则在C1点,这时X得过剩供给为负,相对价格p1越低,x得消费与生产差额就越大,因此x得过剩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当A国相对价格相对价格高于其封闭水平,x得过剩供给为正。同理可推出x得过剩需求曲线。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1、基本概念:P49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得比例。P54H-O定理: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得产品,进口使用其稀缺要素得产品。画图说明:图在课本53页P55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及其推论:(1)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得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得生产要素得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商品得实际价格或报酬下降。(2)推论: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得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得实际收入P58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得前提下,某一要素得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得生产则下降。P60悲惨增长:如果转移至她国得那部分利益超过了增长利益,那么该国得福利水平将低于经济增长前.P62列昂惕夫之谜:她发现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一结果与H—O理论中美国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恰恰相反。(2)解释列昂惕夫之谜产生得原因:由于劳动者素质各国不同,在同样得资本配合下,美国得劳动生产率约为她国得3倍,因此若以她国作为衡量标准,则美国得有效劳动数量应就是现存劳动量得3倍。从有效劳动数量瞧,美国应为劳动相对丰富得国家,而资本在美国则成为相对稀缺得要素。P63要素密集度逆转:如果在某些要素价格下,X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生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在另外一些要素价格下,X就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则变成资本密集型产品,那么这种现象就称为要素密集度逆转P64需求逆转:当某一国对某一产品享有生产上得比较优势,但因其国民在消费上又特别得偏好该商品时,将会使得原来依据H-O定理所决定得进口方向发生改变即发生了需求逆转.2、P56简要说明国际贸易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得推理过程。随着贸易得开展,两国X商品得相对价格得差异会不断缩小,并最终达到均等.在这个过程中两国丰富要素得价格不断上升,稀缺要素得价格则不断下降,于就是两国要素价格朝着差异缩小得目标变化,趋向于一个共同得水平。随着商品价格得统一,两国要素价格水平也将达到均等.第四章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基本概念:p70特定要素:指一重要素得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于其她部门得需要流动要素: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间可完全自由流动.第五章:1、p76作图并简要说明林德尔得重叠需求理论对国际贸易得解释答:核心思想:两国之间贸易关系得密切程度就是由两国得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得.2、p78作图并简要说明弗农得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国际制成品贸易发展变化得解释该理论按技术变化得特点,将产品得发展过程划分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