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21(全文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21(全文版).pdf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21(全文版).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21(全文版)根据2020年的《中国卒中报告》显示,我国的卒中患病率为1114.8/10万,年发病率为246.8/10万,死亡率为149.49/10万。在全球范围内,我国已成为卒中终身风险最高和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约1/3的卒中患者会经历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这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成为卒中疾病负担的重要原因,也是当前国际卒中研究的热点和临床干预的重点。为了更好地指导医师对PSCI进行规范管理,XXX于2017年10月成立专家委员会,出版了第一版《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工作中对PSCI的重视程度,XXX于2021年再次组织专家讨论,补充新的临床实践与研究证据,并参照XXX指南制定标准与撰写规范,出版此次新的专家共识。PSCI是指在卒中事件后出现并持续到6个月时仍存在的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由于卒中后谵妄和一过性认知损伤等可早期恢复,PSCI诊断常常要在卒中后3-6个月进行认知评估来最终确定。根据国内外指南以及目前的临床实践,PSCI诊断的确立应当具备三个要素:明确的卒中诊断、存在认知损害和卒中和认知损害的时序关系。PSCI的管理需要综合治疗,包括早期筛查、评估、预防及康复,规范诊治用药,综合管理卒中患者,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在治疗过程中,应该重视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结合,如认知康复训练、心理支持等。通过规范管理和综合治疗,可以有效地减轻PSCI对患者的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负担PSCI是一种常见的后遗症,占卒中后遗症的重要部分。根据全球卒中流行病学研究,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为25%-30%,而卒中后痴呆的发生率为10%-15%。在中国,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患病率为29.9%,卒中后痴呆的患病率为12.7%。PSCI不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也给社会和医疗资源带来了压力。2.2危险因素PSCI的危险因素包括非可逆因素和可逆因素。非可逆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基础疾病、卒中类型和严重程度等。可逆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房颤动、吸烟、饮酒、缺乏锻炼、营养不良、抑郁症和睡眠障碍等。控制这些可逆因素可以降低PSCI的发生风险。3PSCI的诊断和评估3.1诊断标准PSCI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方面:(1)卒中事件的确诊;(2)认知功能受损的证据;(3)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认知障碍;(4)认知功能障碍与卒中事件的时序关系。3.2评估工具评估PSCI的工具包括临床评估和认知评估。临床评估主要包括病史采集、神经系统检查、脑影像学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等。认知评估主要包括常用的认知测验,如Mini-XXX(MMSE)、MontrealCognitiveAssessment(MoCA)和ClockDrawingTest(CDT)等。4PSCI的治疗和预防4.1治疗PSCI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降压、降脂、抗抑郁和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等。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认知康复、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等。4.2预防PSCI的预防包括控制危险因素、生活方式干预、药物干预和认知训练等。控制危险因素可以降低PSCI的发生风险;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戒烟、限酒、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等;药物干预主要包括抗血小板、降压、降脂和抗抑郁等;认知训练可以提高认知储备和脑储备,延缓认知功能下降。PSCI流行病学数据存在较大的异质性,这是由于研究纳入人群、失访率、评估工具、诊断方法等方面的不同所导致的。大型国际队列研究表明,PSCI的发病率为24%-53.4%,其中PSD的发病率为11%-42%,PSCIND的发病率为14%-29%。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无认知障碍的患者,如PSD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39%,而同龄无痴呆的卒中患者生存率为75%。此外,PSCI的致残率增加,照料压力显著增大,患者的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下降,家庭与社会疾病负担增加。XXX的一项研究显示PSCI发病率高达53.1%。因此,早期发现和管理PSCI人群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多种危险因素与PSCI相关,其中不可干预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学特征、卒中相关因素及影像学特征;可干预因素主要包括血管危险因素、卒中前认知损害及卒中并发症。在不可干预因素和可干预因素中,既往卒中和糖尿病分别与卒中后总体认知和各认知域损害有最强的独立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