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题七生物与环境1.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如图7-2所示)2.种群增长模式的比较及应用“J”型曲线“S”型曲线产生条件环境资源和空间无限环境资源和空间有限K值无K值,持续增加;数学模型:Nt=N0λt有K值,最终在K值上下波动增长曲线增长率曲线相互联系(1)“S”型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K/2,此时种群增长率最大。(2)渔业捕捞应保证剩余量在K/2左右,以保持其较快的增长,使捕捞后,鱼的数量能迅速回升。在K值方面,要保护鱼的生存环境,并尽量提升K值;而对于有害生物的防治,要尽可能在其种群数量达到K/2前进行,避免过快增加。同时改变环境条件,降低K值,使之不适合有害生物的生存。注:种群数量的变化除了增长以外,还包括波动和下降等。3.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特例与错误说法错误说法特例细菌都是分解者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和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合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特殊的消费者动物都是消费者蜣螂、蚯蚓、原生动物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食动物属于分解者生产者是绿色植物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包含绿色植物植物都是生产者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注病毒是营寄生生活的,所以病毒属于消费者。2.生态系统的功能(1)能量流动①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其源头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沿食物链(网)渠道以有机物中化学能的形式传递,主要并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热能是不能重复利用的,所以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②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若按20%这一最高效率计算,第n个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是第一营养级能量的(1/5)n-1;若按传递效率为10%计算,则所获得的能量为(1/10)n-1。③各级消费者同化量=摄入量-粪便所含能量,即粪便所含能量始终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④一段时间内某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去向包括呼吸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和未被利用的能量(2)物质循环①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它们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呼吸作用的形式反复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物质不能循环,以有机物的形式在食物链(网)上单向流动。②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具有全球性。(3)信息传递信息传递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且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通常为双向传递。机体内部如激素等信息的传递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08——12年高考生物六个专题汇编(大纲全国卷)五、生物与环境08年高考(2008高考理综全国卷I)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09年高考5.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10年高考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11年高考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32.(11分)回答下列与生态学有关的问题:(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的关系。(2)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种群甲乙丙丁戊重金属含量(μg/kg鲜重)0.00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