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2年小学语文毕业调研考试命题意见第一部分命题意见一、指导思想小学毕业调研考试以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导;以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义务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课改精神为方向,以课标、教材为依据,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语文学科能力和素养进行全面科学的考查,并注重加强对学习习惯和学科创造力的考查。二、命题原则1、讲究科学:题型和内容的选择做到合理,题意表述力求清楚,题目力求体现语文学科的特性,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2、重视基础:命题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依据,以现行六年级教材为主,主要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试卷的难易度为7:2:1,不出偏题、怪题。根据我市学生分布情况,力求兼顾城乡、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3、加强整合:命题时要综合考虑学生所要掌握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合理安排试卷各部分内容,分量适当,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试题的情景性和综合性要有所体现。4、保持稳定性:试卷总体结构基本和去年保持一致。5、完卷时间:100分钟。三、命题范围按现行教材的教学要求,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具备的能力。以6年级教材(十二册教材为重点)为主要依据。四、命题的形式和内容1.形式:分为五大块,即听力测试、口语交际、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和作文。2、内容:听力测试(3%左右):听简短的一个片段,能抓住主要内容,能把问题听清楚、明白,能自己组织语言回答问题,回答的内容正确完整。口语交际(5%左右):一般要求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能围绕一个中心有条理地说几句话,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注意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礼貌。积累与运用(40%左右):包括拼音、字、词、句、标点、写字、要求背诵的课文、要求背诵的古诗词、古文、名言警句、对联、歇后语、谚语等。设计多层面多角度的题型,检测学生语言积累是否丰富,运用是否自如。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有一定的语文知识综合实践的运用能力。会用汉语拼音和部首两种查字典的方法。特别注意的是,句子中修辞、复杂句式(大句子包含小句子、缩句、兼语句、连动句)、复杂的病句、双重否定句不作为考试内容。古诗词、古文:要能背诵“课标”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主要在11、12册,大体了解意思,重点放在读读背背上。阅读理解(20%左右)课内大概占5%左右,课外阅读占15%左右。主要选精读课文和课外精彩的短文。考查阅读程度适合六年级学生阅读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能否质疑。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1)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技能。如能抓住主要内容的方法,包括先分部分理解再归纳的方法和提问题找答案的方法;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了解叙述的顺序的方法,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等。(2)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包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和联系时代背景的方法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3)认识课文的表达方法,包括开头、结尾、过渡和描写等方法。(4)能否有感情地朗读,包括对朗读基调的把握、节奏和重音的处理等。(5)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6)阅读叙事性的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描写,说出自己的情感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能体会诗人的情感。(7)学习过的文言文要能理解其意思,弄清词的古今意义。试题的设计着力考查不同阅读水平的问题。发挥设计的综合性,既考查知识的积累,也考查理解、运用。作文(30%):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应用文格式要正确。字数不少于400字。考查学生是否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有自己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记实作文的构思,要想清楚按怎样的顺序写,要怎样把内容写具体,要怎样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要看选择的材料是否合适,叙述顺序是否清楚,内容是否具体,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语句是否通顺。想象作文的取材,原型要来源于生活;想象作文的构思,要组合原有表象,使之具有新颖性,同样要求保持思维的流畅性,重点是评价想象是否合理。作文的形式:命题作文(包括半命题、全命题);给材料作文、看图作文、想象作文等。卷面整洁2%。第二部分复习指导复习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深化、拓展所学的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复习应在平时教学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系统归类,对能力进行巩固和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