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近代以来中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docx
上传人:邻家****文章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教学设计《近代以来中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docx

教学设计《近代以来中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学设计《近代以来中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三节《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教案姓名:杨玲单位:阳城县职业高级中学校学科:历史课时教案内容要求第19—20课时备:2022.11.1—11.7讲:2022.11.10——11.12一、基本信息课题名称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授课班级高侧10班任务名称授课形式新授授课地点高侧10班教室班级人数54人课程资源学科网-海量中小学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权威资源门户网站!(z某某k.com)中学历史教学园地(z某ls.com)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eduyun.cn)二、教学分析(一)教学目标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和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能力目标1.能从特点的时空条件下概述晚晴、民国和新中国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变化;2.能依据史料多角度概括中国近现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变化的原因;3.能通过具体的史实说明古今中外选官制度之间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的关系。思政目标通过对近现代中国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学习,引导学生增强对当今中国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晚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废除,近现代官员选拔的发展历程教学难点科举制与近代文官制度的关系,公务员制度的作用教学策略(一)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法、讨论法、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为主。(二)教学资源结构图时间轴史料历史图片历史地图四、教学实施课前任务通过时间轴梳理晚清时期科举制度废除过程。通过表格梳理并了解晚清时期官制及选官制度改革。通过表格梳理并了解民国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课中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程资源年份招录人数报考人数最高竞争比2022241282315:12022145374040:12022285332666:1出示近年公务员招考情况,用现实问题引入。提问:为什么现代很多人争相报考公务员?现代公务员制度与科举制度有何关系?观察表格,联系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并且带着疑问进入本课学习。思政渗透: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中国的公务员考试制度,作为国家选拔理政之才的重要手段,承担着民族复兴的重要使命。引导学生要从自身做起,勤苦好学,早日为国家建设做贡献。启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从现实落脚学习本节课。学科网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一)晚清官制改革——废科举通过时间轴梳理:晚晴时期科举制度废除过程展示材料: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我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设问:指出袁世凯主张废除科举制的原因是什么?展示时间轴,从国家机构设置和改革文官录用两方面讲述清政府如何应变。重点讲述《奏定学堂章程》内容。通过历史发展脉络,能够回答:科场弊端之积重难返;四千年未有之变局。阅读分析史料:废除科举之路不宜科举制被时人诟病,清政府通令推行学堂教育,同时换取列强信任;可使留学生为求功名而潜修所学,不受蛊惑;设立学堂可以培养人才,开启民智,促进教育发展;总之,可维护清王朝统治。培养时空观念:引导学生对这时期的背景有所认识,更好理解废除科举的原因。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从不同的史料中多角度看废除科举的变化。同时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短时段观历史之变也从长时段通变。中学历史园地(二)梳理晚清时期选官制度的改革选官制度制度变革内容影响学堂选官制度留学生选官制度对应课本梳理时间变化,能够回答1901年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废科举,设立学堂选官。引导学生理解选官变革的具体内容。中学历史园地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选官制度结合孙中山思想,阅读教材,民国初期的选官制度是什么?讲解孙中山五权分立思想,讲述文官考试思想在吸收借箭中国古代和西方三权分立上不段发展。引导学生认识意义:奠定近代文官制度基础。提问意义有什么?(二)北洋政府时期的选官制度设问:如何保证考试选拔人才?从三个方面进行讲述:法律:1913年《文官考试法草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具体内容。铨叙:由政事堂铨叙局负责。甄别: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提问,甄别措施有何作用?(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选官制度阅读教材p40“历史纵横”民国时期的文官、公务员等级制。引导学生理解从官吏到公务员的转变。阅读教材p41“史料阅读”《国民政府公报》第232号,1929年第一部《考试法》内容。引导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