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登高》教学课堂实录〖情景创设〗播放音乐《病中吟》,教师朗诵。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杜甫的又一名篇《登高》,共同回忆我们心中永恒的“诗圣”。〖自主阅读〗师:首先,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上的题目,提出你们的疑问。1.根据课下注释阅读诗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鸟飞回: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艰难苦恨:潦倒:新停:浊酒杯:质疑交流----诗歌字面意思的理解。生:老师,“浊酒杯”的浊是什么意思?师:有谁能解答这个问题呢?生:“浊酒”是一种带糟的酒,算是酒的品种。师:理解诗歌要把握好诗歌中的情和景,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品读诗歌,完成学案上的题目。品读----5分钟时间。播放幻灯片:1.用散文式的语言描写首、颔联的景,并用“淳朴而深邃”这样的词语结构概括其特点。意境特点:2.颈、尾联写了诗人的哪些事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并用“淳朴而深邃”这样的词语结构概括诗人的心情。诗人心情:师:请两名同学分别读一读她们的理解,其他同学作相应的补充。生1:萧瑟秋风只是了了几笔,便在青黛色的天空中勾出一片凄清惨淡,鸟儿绕着江中的白沙滩飞翔迟迟不肯落下。猝然间,山间猿声响起,哀怨不已。唯有江水伴着两岸的落叶滚滚向前,奔流不息。(掌声响起)生2:颈联和尾联写了诗人年老多病、沦落他乡,写了诗人孤独登台、因身体原因而停杯戒酒。诗人内心充满了无限的孤独和悲凉之绪。师:关于诗歌的情和景,还有谁想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质疑交流-----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生:诗歌的意境宽广而凄凉、悲壮而感伤,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博大及对人生对国家的责任。而当这一切都随长江水而流逝的时候,留给诗人的只能是无奈的忧伤和愤恨。(掌声响起)生:诗人本来想登高排遣忧愁,但看到一片的萧瑟凄凉,难免勾起自己内心的无限悲凉和愁闷。我们可以想象诗人的内心很苦、很累,也让我们感到心酸、难过。(掌声响起)师:老师再次为你们鼓掌,说得太精彩了。你们把自己融入了诗歌,融入了诗人的内心。老师也写出了自己的理解,愿意和同学们分享一下。播放幻灯片:大历二年之秋,我缠绵于病榻之上。逢秋高天远,效古人重阳登高,以解病痛之苦。秋风凄紧,天高阔远,眼前呈现一片萧瑟、凄清之景。耳畔传来的是一声声猿猴哀怨的啼啸;洁净的小洲白沙闪闪,群鸟回旋反复地飞翔着。一望无边的落叶正萧萧而下,奔腾不息的长江水正滚滚而涌。如此凄凉动荡的画面,怎不惊扰我内心的忧愁。异乡漂泊苦悲秋,万丝羁绪愁心凉。人之飘零,无一所依;病疾缠体,心愈悲戚。呜呼!哀时世之多艰,恨白发之满首。欲借酒消愁,只因病痛而罢休,悲哉!景色特点:阔远而凄清雄壮而苍凉诗人心情:愁闷而孤苦伤怀而愤恨师: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老师先给同学们播放朗读,再请三个小组分别选出你们的代表展示你们的朗诵,我们可以选出我们今天的诵读明星。播放视频朗读展示一:三个小组代表展示朗读(播放《病中吟》)。生:三个同学总体上朗诵得不错,都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诗歌的节奏。赵成同学声音稍微有点小,缺乏自信;王泽群声音特别好听,但语速稍有点快;候佳辰音韵和声调都把握得比较准确,今天的朗诵明星应该是候家辰。师:同学们同意吗?生:同意(齐声喊)。〖合作探究〗师:大家的朗读很精彩,点评也比较到位。今天我们共同探究的问题是《登高》中的艺术手法。小组内先讨论,选出你们的优秀代表发言。播放幻灯片:话题一:《登高》的艺术手法。(小组合作讨论,时间3分钟)展示二:三个小组代表总结发言。生1:诗歌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首联借危急的风、凄凉的猿鸣、孤独无依的鸟等景物,颔联借萧萧而下的落木,奔流不息的江水渲染了一幅萧瑟、悲凉的画面。从而流露出诗人在外漂泊的无奈和年老多病的孤独。生2:诗歌运用了对偶、对仗的手法,读来很有节奏和韵味。生3:老师,我们小组认为诗歌中的颔联运用了比喻的艺术手法。落木萧萧而下比喻诗人也想落叶归根,长江水滚滚而流比喻诗人内心忧愁连绵不断。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大家对她们的理解有什么疑问或还有其它的思考吗?生:首联风急天高、无边落木是从仰视的角度描写的,渚清沙白、不尽长江是从俯视的角度描写的,这算不算是艺术手法?生:应该是,诗歌中还有近景、远景的切换,也算是诗歌的艺术手法。生:那应该也有视觉和听觉相结合。“无尽长江、无边落木”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猿啸哀”又让我们从听觉中感受。师:你们说得太好了,写景的角度、方位,不同的感官体验也是诗歌所运用的艺术手法。生:老师,“不尽长江滚滚来”声势浩大、气势磅礴,是不是乐景写哀情?师: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水平呀,谁能解答王思聪的问题呢?生:我认为应该是,乐景衬哀情是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诗人借气势磅礴的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