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畸形心理培养健康人格.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矫正畸形心理培养健康人格.doc

矫正畸形心理培养健康人格.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矫正畸形心理培养健康人格矫正畸形心理培养健康人格近些年来,我国的违法犯罪活动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征,并不断出现新的犯罪组织形式。与此同时,监狱罪犯和劳教人员与外界的沟通相对隔绝,绝大多数罪犯都缺乏自我调节和排解心理压力的能力,这样,心理疾病极易发生。1989年,我国明确提出要将心理学的方法引入罪犯改造工作中,全国许多监狱、劳教所都先后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矫治的工作,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在监狱罪犯和劳教人员中进一步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的工作,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犯罪与矫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于1999年5月25日至26日在湖北省襄樊市联合召开了以“违法犯罪心理及其矫治”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以总结交流经验,共同研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5月25日的开幕式,由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犯罪与矫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薛文璞主持,两会主任委员罗大华教授致开幕词,犯罪与矫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北省监狱管理局局长张坚,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词,中共襄樊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夏志斌同志,代表东道主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与欢迎。此外,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犯罪与矫治心理学副主任王顺安,宣读了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康树华教授的贺信。来自全国各地的从事犯罪与矫治心理学研究、教学及实际部门的同志共103人出席了研讨会,大会共收到代表提交的学术论文67篇。大家针对当前违法犯罪心理、罪犯心理诊断与矫治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并对罪犯心理测验技术、罪犯心理诊断与矫治等内容进行了切磋,还针对犯罪心理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与发展方向等提出了看法。首先,同其他许多学科一样,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当前中国,违法犯罪与矫治心理学也面临着一个“如何定位”和“何去何从”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此次研讨会统一了思想,取得了宝贵的共识。研讨会一致认为,在犯罪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开展和加强违法犯罪与矫治心理学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此次研讨会对目前我国违法犯罪与矫治心理学的现状与水平进行了科学的评估和总结,明确了今后的发展任务。研讨会认为,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违法犯罪与矫治心理学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建立了一支颇有影响的教学和科研队伍,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犯罪心理学学科体系,而且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例如,以测谎仪为代表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已在刑侦工作中屡建功绩;我国监狱系统开展的罪犯心理咨询与矫治工作已初见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对罪犯的狱政管理和教育改造工作。社会心理失衡是犯罪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与会者在分析违法犯罪心理时一致认为,社会心理的失衡是造成我国当前社会治安和犯罪问题的重要原因。专家们指出:所谓社会心理失衡是指由于社会种种因素的作用,造成人们原有需要结构和认知结构的破坏而引起的社会心理的不平衡状态。代表们在座谈中认为,我国近二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过程中,一方面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社会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另一方面也引起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个人收入的差距。部分工厂、企业的停工、停产和破产,相当部分职工的工资收入不保与少数人奢侈的高档消费;农村部分地区温饱问题的难以解决与城市灯红酒绿的现代生活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分配不公,不正当手段和途径的暴富,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就业问题、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社会管理中的许多漏洞以及社会导向和理论上的某些偏差,金钱至上的价值趋向,尤其是社会腐败现象的严重存在,这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经济进行重大调整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都给正在经历深刻的社会变革而又缺乏足够心理准备的人们带来强烈的心理冲击。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以及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各种剥削阶级思想对社会的侵蚀,更加剧了人们的心理冲突。使人们在迷惘、困惑的同时产生对社会的怀疑,社会道德滑坡,传统价值观失落,人们相互攀比,心理失衡,思想消极颓废又躁动不安,对社会的困惑和不满情绪导致社会态度的改变,社会信心及责任感丧失,自律意识及守法心理淡化,社会主导意识及其社会现实难以被接受认同,从而加剧了社会生活的混乱和腐败现象的蔓延以及各类犯罪案件持续上升的局面。因此,代表们提出,防止和缓解社会心理失衡的关键在于依据社会心理活动的规律,依据人们对社会生活公正、民主、平等的渴望和追求,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扼制腐败现象的蔓延之势,并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消除腐败现象滋生的条件。同时,通过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对发生在人们周围的与人们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最易刺激人们心理的腐败行为,如官僚主义、家长制、特殊化、滥用职权等进行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