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变教学设计2023_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事变教学设计2023_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pdf

事变教学设计2023_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课我主要运用的是“问题探究”模式。通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出发,创设最合适的情境,让学生知道将要学习的是什么?引出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带着困惑不断寻求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目标。利用史料(文字资料、视频资料)和分组讨论,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活动机会,创设有利学习的环境,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利用材料和设问,构建接收支架用来帮助学习者从资源中获取信息。它们被用来导引学习者关注重要的东西,帮助学习者组织和记录他们认识到的东西。利用转换支架(材料分析)帮助学习者将他们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转化。在接收支架已经帮助学习者觉察到信息中所含结构的同时,转换支架将学习所涉及到的信息结构化。利用输出支架(教师引导)协助学生在本课学到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认知并且陈述介绍出来。教学背景分析(一)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的第一课,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了局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本课主要内容有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为厘清各部分内容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本课以张学良的选择为线索,引导学生理解。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将侵略魔爪伸向了华北地区,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面对日本的步步侵略,中国共产党、爱国学生、部分国民党将领掀起了空前的反日浪潮。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抗日抗日游击队,爱国学生发动了一二•九运动,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在周恩来等人的努力斡旋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教育部审定2017版本中,已经将蒋介石致张学良的铣电删去,用“东北军不战而溃”来代替。在本课教学中,利用张学良本人的回忆视频阐述“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第二天就占领沈阳的原因。通过当事人阐述让学生置身历史情境中,理解当时的局势。以历史人物为线索来解读本课。(二)学生情况分析广东省中山市松苑中学是一所公办普通中学各,生源以周边社区学生为主。学校没有分班教学,学生学习础参差不齐,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知识面较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本次教学活动所在的八年级(3)班,有学生46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22人,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历史学习兴趣较高,课堂思比较活跃。学生对抗日战争有一定了解。他们对本课的几个历史事件基本都有听说,但绝大多数学生对具体情况及人物关系并不清楚,在当时的形势下,东北军为什么不战而溃,西安事变为什么要和平解决,张学良为什么要护送蒋介石回宁?这些问题对感性思维还比较强的初中生有一定难度。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分析】1.新课标要求: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2.了解日本侵略者制造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了解西安事变的经过,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利用张学良的生平时间轴为切口,将本课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在时间和空间上展示给学生,初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张学良面对“民族情、袍泽义”的选择将中华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引导学生在面对国家利益和个人感情的时候,如何取舍。并初步培养对历史人物的多元化认识和评价。通过《告全国民众书》和学生在一二·九运动中的表现,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到华北事变使中国陷入严重民族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成为整个民族肩负的重任,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力(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家国情怀)。通过历史地图,当事人回忆录、文章、口号等,培养学生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二)教学难点九一八事变后的不抵抗政策;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及意义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二)教学方法1、史料分析法:如对九一八事变爆发的背景、不抵抗政策就原因、西安事变后的形势等进行分析。2、讨论法:对西安事变后如何处理蒋介石进行讨论,并在讨论的过程中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3、启发式教学:针对学生对于“是什么”了解的比较多,对于“为什么”思考的少。本课通过提供史料和提问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历史事件背后的为什么,深化理解历史脉络。板书设计一、第18课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马克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