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授课计划.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课时授课计划.doc

课时授课计划.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时授课计划NO授课班级10081009周/次9/3授课时间4月18日第3、4节4月17日第1、2节教学课题框架梁钢筋计算(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演示法、练习法教学目的知识教学目标:掌握单跨框架梁箍筋和拉筋的分布和计算能力教学目标:能独立、熟练和准确的计算其工程量情感教学目标: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教学重点1、框架梁箍筋计算2、框架梁拉筋计算教学难点1、框架梁箍筋计算教学回顾1、单跨框架梁中支座负筋、架立筋和侧面钢筋是如何计算的?教具多媒体、《湖南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11G101作业书本习题板书设计示意框图框架梁钢筋计算(三)一、箍筋:1、规范要求:2、计算分析:二、拉筋:1、规范要求:2、计算分析:课前回顾:(5分钟,提问法)1、单跨框架梁中支座负筋、架立筋和侧面钢筋是如何计算的?§5.2框架梁钢筋(三)新课导入:(5分钟,演示法)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单跨框架梁支座负筋、架立筋和侧面钢筋的计算,应该来说,我们只要搞清楚了如何识图和相关的规范要求,对于钢筋的计算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梁钢筋的计算,其中对于拉筋和箍筋的计算。新课教学:(75分钟,提问法、练习法、讲授法和演示法)一、侧面纵筋的拉筋长度和根数的计算①有侧面纵筋一定有拉筋,拉筋配置见图。拉筋应紧靠纵向钢筋并勾住箍筋。拉筋长度=(梁宽b-保护层×2)+2d+1.9d×2+Max(l0d,75mm)×2②拉筋根数配置见图。根据图,拉筋根数=(Ln-50×2)/非加密区间距的2倍+1③拉筋直径规定:当梁宽≤350mm时,拉筋直径为6mm;当梁宽>350mm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二、楼层框架梁箍筋的长度计算1、梁箍筋长度的计算根据图,计算梁箍筋的长度。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3G101-1规定,当箍筋为多肢复合箍时,应采用大箍套小箍的形式。箍筋按外皮线计算长度如下:1号箍筋长度=(b-2×保护层+d×2×2+(h-2×保护层+d×2)×2+1.9d×2+max(l0d,75mm)×2=(b-2×保护层+2d)×2+(h-2×保护层+2d)×2+1.9d×2+max(10d,75mm)×2=2b-4×保护层+4d+2h-4×保护层+4d+1.9d×2+max(l0d,75mm)×2=(b+h)×2-保护层×8+8d+1.9d×2+max(l0d,75mm)×22号箍筋长度=[(梁宽b-保护层×2-1/2D×2)/(梁下部第一排纵筋根数-1×间距数+1/2D×2+d×2]×2+[(梁高h-保护层×2+d×2)]×2+1.9d×2+max(l0d.75mm)×2=[(梁宽b-保护层×2-D)/(梁下部第一排纵筋根数-1)×间距数+D+2d]×2+[(梁高h-保护层×2+d)]×2+1.9d×2+max(l0d,75mm)×2=[(梁宽b-保护层×2-D)/(梁下部第一排纵筋根数-1)×间距数+D]×2+[(梁高h-保护层×2)]×2+8d+l.9d×2+max(10d,75mm×22、梁箍筋根数的算法(1)1级抗震箍筋根数的算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3G101-1规定l级抗震框架梁端箍筋加密区范围:≥2hb且≥500mm(为梁截面高度),弧形框架梁沿梁中心线展开计算梁端部箍筋加密区范围。箍筋布筋范围如图所示。根据图1级抗震箍筋根数计算见表。箍筋根数=加密区根数×2+非加密区根数=(梁高×2-50)/(加密间距+1)×2+(净跨长-加密区长×2)/(非加密间距-1)(2)2~4级抗震箍筋根数的算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3G101-1规定2~4级抗震框架梁端箍筋加密区范围:1.5hb且≥500mm(为梁截面高度),弧形框架梁沿梁中心线展开计算梁端部箍筋加密区范围。箍筋布筋范围如图所示。根据图2-23,2~4级抗震箍筋根数计算如下:箍筋根数=加密区根数×2+非加密区根数=(梁高×1.5-50)/(加密间距+1)×2+(净跨长-加密区长×2)/(非加密间距-1)课堂小结:(5分钟,讲授法)我想请几个同学和我一起回顾一下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看大家对今天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先回答,老师对照黑板板书汇总)作业:书本P97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