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海区潘桥镇第一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02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瓯海区潘桥镇第一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

瓯海区潘桥镇第一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瓯海区潘桥镇第一小学三年发展规划(2010.9——2013.9)(讨论稿)一、指导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温瓯教督【2010】94号文件等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以学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建设为主线,以统筹规划,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为策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现代化学校建设力度,牢固树立“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思想,以积极参与,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精神和作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努力构建健康校园、人文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二、发展背景:在过去的三年中,我校全体教职员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校三年规划为依据,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科学管理,认真开展实践与研究,基本实现了三年发展目标勾画的蓝图,整体工作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办学效益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广泛赞誉。目前,学校已成功创建成为温州市示范小学。在新的三年里,面对当前教育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学校将在沿承优良办学传统的基础上,寻求新的内涵发展点。为了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总结前三年规划的基础上制定新的三年规划。(一)社区概况温州市瓯海区潘桥镇第一小学位于温州市瓯海区潘桥镇振华路13号,下辖潘桥、华亭、林桥头、河西、横塘、横屿头、丁岙、学士前、马桥、仙门十个施教区。随着动车南站的建成,潘桥向城市化迈进的脚步也加快了,从而带来人口的不断增加,社会的不断转型,经济也随之活跃了。这为开阔潘桥人民的视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潘桥一小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二)学校概况学校现有35个教学班,1596名学生,68名教职工。在职专任教师68名中有51名教师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高层次学历占75%,其中小学高级教师34人;教师党员数35人;教师队伍中拥有区级教坛新秀4人、区教坛中坚1人,区新苗奖4人、市区骨干班、研修班教师12人,其中叶怡妲老师为区名师培养对象。目前,学校占地面积达2504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10124平方米,是潘桥镇内办学规模最大的小学。学校教学设施齐全,多媒体教室、电脑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等专用教室俱全,各类仪器和设备均按省一类标准配备,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媒体。并且,优美的校园环境也初见成效。学校办学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成绩显著,是一所省级Ⅱ类标准化学校。近几年学校先后被评为瓯海区“巾帼文明示范岗”、瓯海区“平安校园”、瓯海区“文明单位”、瓯海区“行规达标学校”、瓯海区绿色学校、瓯海区文体示范校、瓯海区教学常规达标学校、温州市第九批“花园式单位”、温州市“行规达标学校”、温州市示范小学等。另外,我校网站多次获省、市、区优秀教育网站称号,2008年度获浙江省优秀教育网站评比二等奖、学生科技七巧板以及课本剧曾多次荣获市一等奖。目前,学校发展态势良好,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关心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学校在六十多年的建设过程中,几度风雨,几度辉煌。今天的全体教师更愿力争上游,再创辉煌。(三)办学优势1、学校依托先进的理念支撑,聚焦教师队伍建设,不断规范学校常规。目前,师资队伍稳定,教师工作状态良好,教师对学校的管理模式、评价方式、校园文化正在不断认同。2、教学常规工作规范有序,学科质量调研不断深入,并积极关注学生的多元评价,逐步建立健全学生成长档案等评价制度。3、学校社团和特色项目建设日趋成熟。尤其在美术、课本剧等方面学生获奖较多,在区域内有一定知名度。4、校园环境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5、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他们具有较强的师德水平、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青年教师日臻成熟,很多青年教师已经成为学校的骨干。他们头脑灵活,思维敏锐,热爱工作,善于学习,富有创新精神,是我校教育教学的“希望所在”。6、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大力支持,为学校的快速、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四)办学劣势1、学校所处地段属于瓯海西部城乡结合部,现处于发展初期。家长的层次差异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大,个性化教育的需求多样且强烈。2、在教师队伍中发展水平不平衡,弱势群体依然存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水平有待更新和提高。教师虽然对学校的发展有良好的愿景,但对于自己的自我发展规划认识较肤浅,自我发展和自我管理的意识尚需提升。在全市、全区中有影响的名教师(如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数量极少;新生代的各级各类骨干正在由相对稚嫩逐步走向成熟发展期。但由于新生代骨干群资历尚浅,3、课堂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星级教研组建设功能和形态研究不够,学校内部管理机制、体制须在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