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散文之都 第五单元 赏析示例 六国论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邻家****66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散文之都 第五单元 赏析示例 六国论 WORD版含解析.doc

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散文之都第五单元赏析示例六国论WORD版含解析.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名称《六国论》执教者课时1课时(第二课时)所属教材目录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分析1、“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素养,而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的选材充分体现了要对这些要求的达成。本单元赏析指导的专题是“散而不乱,气脉中贯”。《六国论》作为本单元第一课“赏析示例课”,笔者特将它列为鉴赏课。2、从课文本身看,《六国论》是一篇在行文结构方面带有范式性的作品,体现了议论文论证严谨的特点。通过钩玄提要,反复诵读,很容易弄清文章的脉络和情理。作者苏洵通过对六国破灭的论述,论证了“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观点。文中的叙事和议论融入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对六国赂秦的责备和对六国破灭的哀叹,因此本文可以说是情理兼用,互相渗透。学情分析高二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学过了古代一些论述类的散文名篇,如《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等,但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而较少主动分析和鉴赏。因此,我把本文的主要教学目标定位在根据散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征,理清其“散”领悟“中贯”之“气脉”,进一步体会史论文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鉴赏史论文的能力。教学目标用“钩玄提要”的方法理清文章的观点和事实论据,体会散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鉴赏本文丰富多样的论证方法。结合文本自主探究作者写作意图。拓展鉴赏宋朝文人诗文中的伟大爱国情怀及其使命感。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提要钩玄的方法理清文章的观点和是论据,体会散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鉴赏本文丰富多样的论证方法。涵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感。难点结合文本和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掌握史论文的阅读方法。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本文主要采用以学定教,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地主角,有效的生成语文核心素养。通过情境创设调动学生的已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提要钩玄理清文章的脉络和情感;通过资料链接,涵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感。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3分钟导入:同学们已经自主学习了这篇文章重要的文言知识并熟读了文章。今天,我们学习如下内容。展示教学目标。齐读教学目标,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创设情境,明确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美文美读圈点勾画15分钟美文美读,边读边思考:1、你们读懂了哪些?(教师听取学生的成果汇报,注意生成用提要钩玄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思想脉络的能力,生成用事实论据证明观点的能力)(观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论据:历史事实)2、你还有那些疑惑?注:若学生没有谈到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教师要引导体悟。面对六国因赂秦而破灭,你认为文中作者对六国破亡这段历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此处学生回答后引导化用诗文表达,化用鲁迅先生的话叫“责其不争,哀其破亡”。)(板书:情感:责其不争哀其破灭)4、学生美文美读,请同学们推荐我们班的同学有感情表演朗读你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同桌的同学做好准备点评。1.学生美读课文。2、积极主动发言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如理解课题,如用提要钩玄的方法理清文章的观点和佐证观点的事实论据。如说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等。3、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美读、思考、讨论中感知课文,从而理清文章的观点与脉络,体会本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文本研读鉴赏技巧探究目的15分钟请同学们边浏览全文,边思考:1、展示ppt:写议论文确立论点和论据后,就是怎么论证;若是你来写,你会采用哪些论证方法,再和苏洵比比,有何异同?2、(ppt):苏洵通过丰富多样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了六国破亡的原因,你们认为他写本文有什么目的?(板书:写作目的)三、合作探究,写作目的。1.知人论世,背景介绍。(ppt)北宋中期,军费开支越来越大,财政上入不敷出,政治上专治腐败,外交上极端软弱。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辽举兵攻宋,当时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并在檀州打了一仗,宋军大胜。形式如此有利,北宋统治者却一味求和,订下“檀渊之盟”,规定宋每年向辽进贡银10万两,绢20万匹。自此,抗敌卫国士气锐减,委曲求全之风日上。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西夏王李元昊上书停战求和,宋反而给西夏银、绢、茶等物资。一代又一代的“为国者”皆为敌人积威所劫,以物供敌,以钱富敌。(指名女生读)2、请同学们研读课文,结合背景说说本文的写作目的。注:在学生找出较明显的写作意图后,引导学生向纵深处思考——作者不仅劝诫宋朝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还提出怎样做才能不重蹈覆辙的策略没有?(板书:作者结论)小结(ppt):史论文阅读方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