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01 植物病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090401 植物病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090401植物病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090401植物病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植物病理学专业高级专门人才。要求硕士研究生:1、培养具有较好的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及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创新人才。2、掌握植物病理学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了解本学科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用一门外语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书刊,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协作能力;具备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教学或技术管理的独立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3、身心健康。二、研究方向分子植物病理学采用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功能基因组学等学科的方法研究植物和病原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重点研究病原物致病性与致病型变异的功能基因组、植物抗病性的分子机理和持久、广谱抗病植物的基因工程。植物病害流行学以水稻、小麦、玉米的重大病害为主要对象,研究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寄主-病原群体相互作用而导致病害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病害流行的模型构建与模拟,为农业生产提供病害流行及成灾规律和测报方法。植物病原生物学包括1)真菌学及植物真菌病害,研究内容涉及真菌的形态、生理、生态、遗传、分类、防治等方面工作。2)植物病原细菌学及细菌病害,研究内容涉及植物病原细菌的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工作重点是细菌病害的生物防治。3)植物病毒学及病毒病害,发现和鉴定新的植物病毒,明确其分类地位;研究重要粮食作物病毒病的介体传播机制及其诊断防治;重要作物病毒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抗病毒转基因工程植物的研究,开发抗病资源,获得抗病毒转基因植株。4)植物病原线虫及线虫病害,研究植物线虫的基础生物学﹑生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线虫病害的生物防治以及线虫传播植物病毒的机制方面。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以植物的土传病害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寄主植物-有益微生物-病原菌之间互作关系,揭示有益微生物抑制病原菌和提高植物抗病性等多方面的机制,并进行安全性基础研究。与此同时,利用微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开发有益微生物资源,克隆有效基因,通过遗传方法改良有益微生物,优化生物制剂的剂型和工艺,并研制安全高效的生物制剂。种子病理学以作物种子病害为主要对象,研究种子健康检验方法、种子病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杀菌剂的吸收、分布、传导及应用杀菌剂的原理和方法;种子处理剂配方、剂型、生产工艺和应用技术;药剂防治作物种传和土传病害的机制,病原抗药性产生的途径及防止的方法和策略。三、培养年限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累计在学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第一年一般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两年以论文工作为主。提前完成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研究生院批准可以提前毕业。四、培养方式与方法1、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可采取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培养方式。2、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相结合、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办法。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指导小组的作用,因材施教,教书育人。要鼓励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在保证基本要求前提下,具体培养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发挥优势,不断积累新的经验。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硕士生获得学位要求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不包括专业外语1学分、实践教育2学分、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2学分、学术交流2学分)。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前必须修满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考试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70分及格,选修课程60分及格。跨专业考取或同等学力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由导师提出具体意见,决定其是否补修大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备案。补修成绩以60分为及格,并记入成绩档案,注明“本科”字样,不计入总学分。硕士生入学前三年内通过大学英语六级的学生可以免修免考英语,成绩按照六级成绩登录,取得相应学分。(一)学位课(4、5任选一门)1、外国语3.0学分2、自然辩证法2.0学分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0学分4、分子植物病理学3.0学分5、宏观植物病理学2.0学分6、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3.0学分7、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2.0学分(二)选修课1、第二外语3.0学分2、植物病害流行学2.0学分3、真菌生物学2.0学分4、植物病原细菌生物学2.0学分5、植物微生态学2.0学分6、现代植物病毒学2.0学分7、种子病理学原理及应用2.0学分8、植物病害生物防治2.0学分9、植物抗病性遗传2.0学分10、植物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