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绿耕”培训促进教师可持续性发展“绿耕”培训促进教师可持续性发展燕山前进中学曹建娥2008-1“绿耕”培训促进教师可持续性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在燕山教委“打造精品教育”理念指导下,全区各校以学校专业性发展为突破口,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重点,以外请专家外培理念作引领,内修课题内培科研作起点,自我反思自我改进作手段,扎实有较地进行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养。为期半年的“北京市远郊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恰如春风,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注入了一眼甘泉,让我们参加培训的教师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学到了“真经”,得到了“真传”,收获了“真知”,提高了“真能”。一、专家讲座,提升教育理念,为教师专业化发展领航课程改革的关键在理念的更新;理念更新的根本是教师。要创新教育方式和手段,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理解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要求,超前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能力,尽快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形势。德是理之魂。提升教育理念,要把师德放在首要地位。暑假集中十天的培训学习中,郭世安院长“做成功教师”的报告,让我深刻感受到:做成功教师要读懂教育、读懂教师、读懂教学、读懂学生,要以新眼光、新思维看世界,更要在终生学习中发展自我。新是理之本。提升教育理念,要把创新作为根本。教师只有具备了创新的教育理念,才能创造更多的适应学生思想特点和思维我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尊重、挖掘学生的探索精神,构建并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爱是理之重。提升教育理念,要把爱心作为前提。张红老师的“爱与责任”,让我懂得:教师的爱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重要的是行为能力,教师的责任要教书育人,更要关怀到心。刘加霞老师的“教师反思”使我受益匪浅,指明了我今后努力的方向。神是理之力。提升教育理念,要把精神状态作为动力。短短十天的学习,全新的理念打破了我原有的倦怠意识,丰富了我的思想,使我能够高瞻远瞩的认识教育工作,在高屋建瓴的教学理念下去开展教学工作,激发了我静下心来研习、在教学中大胆实践教学理论的决心,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以读书成就人生,让生命更加精彩。二、跟踪指导,更新教学方法,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献策“绿耕”培训改进了我原有的教学方法。以前教学中,我习惯的做法是:课前提问,上课利用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虽然学生成绩不错,但优秀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开发,即便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小组讨论进行教学,由于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参与进来,也总感到有些遗憾,课后还是要进行查漏补缺,所以,通常就是“满堂灌”了,这也是一直以来困扰我的问题之一。暑期集中培训,让我深刻感悟到:课前学生研究的过程,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系统搜集与分析的过程,也是教师进一步认识学习规律,反思并改进自己教学行为的过程,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提倡生成,教师要在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中生成性教学,“以学定教”,活用反馈,及时调整;妙用错误,因势利导;巧用疑问,拓展延伸;善用辩论,明理悟道,让学生在解决自己的问题中建构,创设未曾预设的精彩。在科研课题区级评优课《利息问题》教学设计中,我大胆实践刚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在“自研”教学环节中:安排学生亲自去银行存款进行社会调查、结合自己存单的复印件至少提出一个问题,提前安排预习所学内容,进行课前前测,了解学生对即将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示研”环节开始由学生分小组交流、展示自研成果,然后在学生的问题中组织学生开展“生长式”教学,给学生足够的讨论空间,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自己解决问题,开展有效的课堂提问,为学生搭建讨论的平台,尽可能让每一名学生不留问题回家。“固研”也是设计在学生的问题中展开,同时我还设计了三个预案,在课堂小结中,我也一改以往的总结,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这节课我学会了_____”、“我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是_____”、“我的困惑是_____”、“我从同学那里学到了____”,让学生不但从知识方面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也从学法上得到升华,还从存留的问题中感受自己的缺陷,尽快弥补,再从与同学的合作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感谢同学所给予的真诚帮助。通过这节课,我更加深刻认识到:实施学生研究,可以让教师更好地立足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得到更好发展。三、着眼发展,提高信息水平,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增力。“绿耕”培训时间虽然不长,给我感受最深的内容之一就是迅速提高了我现有的信息技术水平,为教学活动增加了科技含量,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感染力。比如,几何画板可以动态地演示图形的运动过程,可以更加直观地反映图形的变化规律。平时教学中,我经常应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但只是一知半解、略知一二,对于很多功能深入使用的技巧还很不熟练,需进一步学习。通过培训,我学会了几何画板另外一些功能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