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docx
上传人:景山****魔王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docx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1教学目标: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⒉学会“遮”,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⒊借助想象,感受六月西湖的雨之奇景,体会诗人的情感。⒋拓展关于西湖的古诗,进行组诗积累。教学过程:一、词语对接,激趣导入1、词语对接。君子一言,;八仙过海,;螳螂捕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因为有美丽的西子湖,才声名远扬,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以书画来赞美西湖。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杭州任职的时候就写了不少关于西湖的诗篇。2、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是他在西湖观景时,偶遇一场大雨后,即兴写下的。3、说说你了解的苏轼。教师相机补充。(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1、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教师重点指导:未(wèi)遮(zhē)山(shān)乱(luàn)入(rù)船(chuán)忽(hū)吹(chuī)散(sàn)水(shuǐ)如(rú)天(tiān)3、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师范读,学生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4、同座互读,并相互正音。三、学法渗透,熟读成诵1、释诗题。读读诗题,从中你知道了什么?(“六月二十七日”写的是时间;“望湖楼”告诉的是地点;“醉书”告诉我们这首诗是作者陶醉后而写下的)2、知诗人。3、明诗意。诗人陶醉于什么?(雨)那么诗人在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象?雨前:黑云/翻墨//未遮山雨时:白雨/跳珠//乱入船雨后: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4、悟诗情。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感悟西湖的.雨有什么特点?(变化快)你能将西湖变幻莫测的美景读出来吗?5、背诵。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1、写作背景:此诗是苏轼被贬杭州时所作,他希望自己也能像这急来急去的雨一样,及时得到朝廷的赦免,拥有光明前途。2、补充苏轼关于西湖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五、作业:必做题:⒈抄写并背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⒉说说古诗描写了怎样的一幅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⒊画一画古诗所描写的情景,并取一个诗意的名字(小组合作)。⒋熟读并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选做题:(组诗积累,二天内完成)⒈积累苏轼的其他诗词(不少于2篇)。⒉收集描写西湖的古诗(不少于2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2【设计说明】古诗教学应注重战略,关键之处要体会古诗的文字美,音韵美,意境美,'方寸之地意味无穷',进而熟读成诵,积累于胸.苏轼写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巧妙地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内容不难理解,故而遵循'淡化理解,熟读成诵'的古诗教学原则.【思路提要】采用同学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读诗—悟诗—品诗—诵诗—唱诗—写诗,形式不拘一格,关键要把古诗学'活',在玩中理解,感悟,默诵这首古诗.【过程揭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课前准备,做好铺垫.师:你们班的老师贵姓(孙)哦,那和孙悟空是一家子,今天学习的内容就和孙悟空有点关系.你看孙悟空能上天,能入地,这使我想起了《音乐》第8课的歌曲《天地之间的歌》,会唱吗(从天到地,从地到天,万事万物多么神奇……)师:我们赛赛书法如何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那老师今天就用双笔书法写下我的名字.(用双笔字写下名字)轮到我们班小书法家扮演了,推荐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写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二、引入正题,学习古诗.1,师:我们今天要学习是23课《古诗两首》,请大家快速默读一遍,找出两首诗的一起之处.(西湖,夏季,景色)2,师:古诗的学习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逐首学,二是交融在一起学.今天我们采用第一种方法,重点学习第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三,读题,解题,了解作者1,师:谁来把题目读一读,注意读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师:这是谁写的(苏轼)谁来介绍一下(简介苏轼)今天我们就跨越900年和苏老先生相会.对于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这个'醉'该如何解释(似醉非醉)是不是这样解释呢学习后我们就能知道,再来齐读题目.四,初学古诗,自身理解.教师出示学习要求:自读古诗,对照插图,自主感悟,可以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利用好手中的工具书,待会儿我们来交流.(同学自学,初步理解诗意)五,师生交流,理解诗意.1,师:我已读了许多遍,对诗意有较深的理解,下面我就把这首诗吟诵一遍,你能从我的吟诵中听出什么眼前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