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太阳能行业研究作为当今社会赖以发展基础的常规化石燃料能源日益枯竭和紧张,成为当今社会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战略任务。预测表明,化石燃料能源的开采和消耗峰值位于本世纪的前叶,要求可再生能源能够替代化石燃料的时间非常迫切。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峰值更加邻近,世界油气开采峰值研究协会(图102002年ASPO)的最新预测表明世界油气的开采峰值在位于2010年-2020年之间,能源替代形势十分严峻。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能源发展路线图和发展规划,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如欧洲、日本的目标是在2020年和2050年使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的结构中分别达到或超过20%和50%。用新能源替代日益匮乏的化石燃料能源成为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光伏发电快速、增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得到广泛关注,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与规划。过去几年并网光伏装机主要集中于3个国家:日本、德国、美国,主要是上述国家对于光伏发电支持性政策较多,而近几年其他诸如西班牙、韩国、葡萄牙等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太阳能光伏应用的发展。通过几年的发展,光伏发电行业有了爆发式的增长,仅2008年全球光伏装机总量增加了100%,据专家预测2010年后,全球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会以平均每年40%以上的速度增长。全球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中轻太阳能电池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轻太阳能”)成立于2005年8月,注册资本金1.5亿,主要从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研发、制造、销售及光伏应用系统工程集成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建设“技术领先、管理优秀”的领先光伏企业。中轻太阳能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决定适度扩大公司产能规模,并启动现有生产线技改以及技术研发项目;同时,从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方面考虑,公司决定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公司的快速发展。鉴于中轻太阳能业务领域符合我公司投资方向,且能够与股东--京能集团实现协同效应,我们拟出资5000万元,以1元/股的价格认购公司5000万股,占公司股比。第二章太阳能电池行业行业概况太阳能电池行业基础知识1、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光电转换原理使太阳的辐射光通过半导体物质转变为电能的一种器件,这种光电转换过程通常叫做“光生伏打效应”,因此太阳能电池又称为“光伏电池”,用于太阳能电池的半导体材料是一种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特殊物质,和任何物质的原子一样,半导体的原子也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半导体硅原子的外层有4个电子,按固定轨道围绕原子核转动。当受到外来能量的作用时,这些电子就会脱离轨道而成为自由电子,并在原来的位置上留下一个“空穴”,在纯净的硅晶体中,自由电子和空穴的数目是相等的。如果在硅晶体中掺入硼、镓等元素,由于这些元素能够俘获电子,它就成了空穴型半导体,通常用符号P表示;如果掺入能够释放电子的磷、砷等元素,它就成了电子型半导体,以符号N代表。若把这两种半导体结合,交界面便形成一个P-N结。太阳能电池的奥妙就在这个“结”上,P-N结就像一堵墙,阻碍着电子和空穴的移动。当太阳能电池受到阳光照射时,电子接受光能,向N型区移动,使N型区带负电,同时空穴向P型区移动,使P型区带正电。这样,在P-N结两端便产生了电动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电压。这种现象就是上面所说的“光生伏打效应”。如果这时分别在P型层和N型层焊上金属导线,接通负载,则外电路便有电流通过,如此形成的一个个电池元件,把它们串联、并联起来,就能产生一定的电压和电流,输出功率。2、太阳能电池的分类太阳能电池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硅太阳能电池、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聚合物多层修饰电极型太阳能电池、纳米晶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其中硅太阳能电池是目前发展最成熟的,在应用中居主导地位。(1)硅太阳能电池硅太阳能电池分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和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四种。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最高,技术也最为成熟。在实验室里最高的转换效率为24.7%,规模生产时的效率为17-18%。在大规模应用和工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由于原材料多晶硅成本价格高,大幅度降低其成本很困难,为了节省硅材料。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在硅太阳能电池中排在第二位,目前规模生产时的效率为15-16.4%,在光伏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与单晶硅类似,多晶硅原材料成本比较高,但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多晶硅原材料成本由2007年的200美元/公斤降至目前80美元/公斤,另外随着国内多晶硅项目的逐渐达产,多晶硅原材料仍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与多晶硅比较,成本低廉,而效率高于非晶硅薄膜电池,其实验室最高转换效率为18%,工业规模生产的转换效率为15%。但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