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礼记》二则(二)同步练习(附.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礼记》二则(二)同步练习(附.pdf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礼记》二则(二)同步练习(附.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礼记》二则(二)同步练习1.《大道之行也》通过对儒家理想社会的描述,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对的期待。2.《大道之行也》中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如“,,”等,句式整齐,节奏分明,读起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3.选贤与能,。4.“大同”社会的未来图景是“,,”。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5.弗食.,不知其旨也()6.故人不独亲.其亲()7.选贤.与能.()8.故外.户而不闭()9.使老.有所终()10.盗窃..乱贼而不作()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1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13.【素养拓展练】请从下列句子中选择两句,按上下联顺序,填写在材料的横线上。①宗传后稷家声远②忠厚传家远③互谅互帮邻里温馨④德勤孝义传家宝⑤学绍濂溪道脉长⑥诗书继世长《礼记·乐记》里说:“修身及家,平均天下,此古乐之发也。”中国自古以来重视家风,有“,”“克勤克俭”等优良家风家训流传至今,也有诸如“上梁不正下梁歪”警示世人。传统文化中提倡的长幼有序、仁爱和善、礼义廉耻等已经成为嵌入骨髓的民族基因。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甲】《大道之行也》【乙】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①,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节选自《墨子·兼爱中》)【注】①篡:掠夺。14.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不独.子其子矜寡孤独.B.故.曰:教学相长也故.外户而不闭C.兄弟不和.调和.风细雨D.盗窃乱贼而不作.成功之作.15.【甲】【乙】两段文字都表达了作者崇高的社会理想。【甲】文强调理想社会的核心是,【乙】文阐明仁人处理事务的原则是。(用原文语句回答)16.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大同”社会有着怎样的特点。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甲】《大道之行也》【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节选自《桃花源记》)1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18.【乙】语段中三处画线句子分别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甲】语段中所阐述的“大同”社会的生活?(选答两处)19.【乙】语段中的“世外桃源”与【甲】语段中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两语段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理想社会的向往;美好生活解析:《大道之行也》是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它为我们描绘了儒家理想中的社会蓝图。这篇文字通过对理想社会的细致描绘,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首先,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儒家理想的社会是一个和谐、公平、正义的社会。这个社会中,人们以诚信、仁爱为基石,相互关爱、尊重,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样的描述无疑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他们渴望生活在一个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环境中,这样的环境能够让他们感到安心、幸福。其次,文中还提到了儒家理想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在这个社会中,人们不仅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物质生活,还能够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他们有着充足的闲暇时间,可以从事各种文化活动,如读书、写诗、绘画等,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这样的生活状态无疑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他们希望能够过上充实、有意义的生活,实现自己的价值。综上所述,《大道之行也》通过对儒家理想社会的描述,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这种向往和期待不仅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也为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故答案为:理想社会的向往;美好生活【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