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Q/SSOP-2007/BSSOP程序第页,共NUMPAGES10页卫生标准操作程序1、用水的安全1.1控制和监测1.1.1公司用水取自可靠的城市供水系统,城市供水费单表明水源是安全的。每年应按国家饮用水标准全项对水质分析检测一次。监测频率:每年一次。国家饮用水标准GB5749-85控制如下几项: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100个/克37℃培养大肠菌群<0个/克致病菌不得检出游离余氯:水管末端不低于0.05ppm1.1.2储水水槽应密封、安全,保证水源不受污染。对储水水槽每年不少于两次清洗、消毒。其程序为:清除杂物→水冲洗→使用锅炉房供应的高温蒸汽吹扫→水冲洗。监测频率:每年两次。1.1.3由公司理化部门每天进行一次余氯测定,余氯含量保持在0.03-0.5ppm。每周进行一次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检测。监测频率:每天一次/每周一次。1.1.4公司的水系统应由被认可的承包商设计、安装和改装,不同用途的水管用标识加以区分,备有完备的供水网络图和污水排放管道分布图以表明管道系统的安装正确性。应对加工车间水龙头进行编号。监测频率:水管系统进行安装或改装时。1.1.5车间水龙头及固定进水装置(如有必要或装有软管的水龙头)应安装防虹吸装置。监测频率:水管系统进行安装或改装时。1.2纠正措施:1.2.1城市供水系统,储水水槽损坏或受污染时,企业应停止生产,判断何时发生故障或损坏,将本段时间内生产的产品进行安全评估,以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只有当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质标准时,才可重新生产。1.2.2水质检验结果不合格,技术部门应立即制定消毒处理方案,并进行连续监控,只有当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质标准时,才可重新生产。1.2.3如有必要,应对输水管道系统采取纠正措施,并且只有当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质标准时,才可重新生产。1.2.4不能使用未安装防虹吸装置的水龙头和固定进水装置(如有必要或装有软管的水龙头)。1.3记录:1.3.1水质检测报告、定期的卫生记录。1.3.2储水水槽检查报告和定期的卫生记录。1.3.3水中余氯/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检测记录。1.3.4供、排水管道系统检查报告和定期的卫生记录。1.3.5每日卫生控制记录。2、HPMC接触面的状况和清洁:2.1控制和监测:2.1.1车间内所有生产设备、管道及工器具均应采用不锈钢材料或食品级聚乙烯材料制造,完好无损且表面光滑无死角,车间地面、墙壁、表面应平滑,易于清洗和消毒。卫生监督员应对上述设备及设施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充分清洁。监测频率:每周一次。2.1.2产品接触面的清洗、消毒:2.1.2.1换班间隙,应将设备上的粘附物冲洗处理干净。每生产加工一个月,须对所有管道设备进行一次清洗消毒。清洗的步骤是:将设备、管道清理干净,卫生监督员在使用消毒剂前应对其种类(使用锅炉房供应的高温蒸汽,使用时注意防烫)、剂量、浓度等进行检查,并负责检查是否进行了清洗和消毒。监测频率:每月开工前。2.1.2.2休息间隙,应用水冲洗地面、墙壁。每周对地面和墙壁进行一次清洗消毒。清洗消毒步骤是:水洗→高温蒸汽吹扫(使用时注意防烫)→85℃热水清洗干净。卫生监督员负责检查消毒剂浓度和是否清洗和消毒。监测频率:每班开工前。2.1.2.3员工应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和工作鞋。包装工序的工作人员还应穿戴干净的手套和护目镜。企业管理人员在加工区也应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和工作鞋。卫生监督员应监督员工手套的使用和工作服的清洁度。监测频率:每班开工前。2.2纠正措施:2.2.1彻底清洗与产品接触的设备和管道表面。2.2.2用高温蒸汽对产品接触面进行清洗消毒。2.2.3对可能成为产品潜在污染源的手套、工作服应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2.3记录:2.3.1定期卫生记录。2.3.2每日卫生控制记录。3防止交叉污染:3.1控制和监测:3.1.1原料不能夹杂大量泥土和异物。原料的装运工具应卫生。原料验收人员负责检查原料及其装运工具的卫生。监测频率:每次接收原料。3.1.2车间建筑设施完好,设备布局合理并保持良好。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在加工、贮存过程中要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污染。监测频率:每班开工前。3.1.3卫生监督员和工作人员应接受安全卫生知识培训,企业管理人员应对新招聘的卫生监督员和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的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和操作培训。监测频率:雇佣新的卫生监督员。3.1.4工作人员的操作不得导致交叉污染(穿戴的工作服、帽和鞋、使用的手套、手的清洁、个人物品的存放,工作人员在车间的吃喝、串岗,工作鞋的消毒、工作服的清洗消毒等)。3.1.4.1进入车间的工作人员须穿戴整齐洁净的工作衣、帽、鞋;不得戴首饰、项链、手表等可能掉入设备中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