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编辑原创】.docx
上传人:书生****35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大班语言教案【编辑原创】.docx

大班语言教案_18.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班语言教案关于大班语言教案模板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大班语言教案篇1活动目标1、观察图片的细节,能大胆表达对图片内容的理解。2、感受图片的意境,乐意说出自己的感受。3、感受朋友之间的关爱,体会相处的快乐。活动准备:图片4幅。活动过程一、直接导入:今天我带来了几幅关于“大树和男孩”的图片,让我们一起看看吧。二、看图讲述(逐幅图片观察)。第1幅:1、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小男孩在跑步。——小男孩在跟大树打招呼。2、你怎么知道男孩在跟大树打招呼?——因为他的手这样子。(回答问题的小朋友用手势表示,其他幼儿模仿动作。)3、小男孩在跟大树打招呼,大树呢?——大树伸出树枝要抱小男孩。(老师追问:是大树的什么?你来指指看。小朋友在图片上指出到底是大树的什么。)——树枝!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它想抱小男孩。——跟小男孩打招呼。4、完整讲述。第2幅:小男孩来到大树下,他们在干什么?(幼儿猜测接下来的情节发展,对下一幅图片的观察充满期待。)1、他们在干什么?——睡觉。——休息。2、谁有不同意见?大树是怎样做的?大树有变化吗?——它一只手伸得好长。(幼儿模仿动作)它长长的手指在指着谁?它为什么要指着他?他们到底在干什么?——捉迷藏。(师生模拟“捉迷藏”的游戏)怎么玩?(请幼儿完整讲述,当幼儿讲述出现困难时老师给予动作提示,幼儿讲不下去时,请下一位幼儿“接力”讲述。)3、师生完整讲述,及时捕捉幼儿创编的角色对话并给予肯定。4、完整讲述。5、玩着玩着,小男孩怎样了?——困了。困了?要不要休息呀?——要,在大树旁休息。——在大树下。第3幅:1、谁在哪里干什么?——小男孩在大树旁边睡觉。2、大树有变化吗?有什么变化?——变成圆圆的月亮。——像屋子。——像一把伞。3、大树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它想遮着小男孩,不让阳光晒着他。如果有大树为我遮阴,我就会睡得怎么样?——很香。——很舒服。老师模仿大树为幼儿遮阴,提问:有什么感觉?——很舒服。——睡得很香,没有阳光。4、完整讲述(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感受带进图片讲述中)。5、大树热情地欢迎小男孩的到来,跟他玩“捉迷藏”的游戏,小男孩子累了,大树为他撑开一把伞,为他遮风挡雨。大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关心他。——他们是好朋友。第4幅:1、(老师用拥抱的动作表示对幼儿的关心)我们一起看看大树和小男孩有些什么关心的动作。——大树做摇篮。——荡秋千。2、(师生模仿大树和小男孩的动作)大树和男孩在干什么?——拥抱。3、他们为什么要拥抱在一起?——因为他们感情很好。——因为他们是好朋友。4、完整讲述。三、完整讲述四幅图片。四、原来互相关心除了一起玩游戏、帮助解决一些困难之外,一个拥抱也是一种爱。我爱你们!(师生拥抱)1、平常是谁给你拥抱最多?——爸爸、妈妈。2、爸爸、妈妈除了给你拥抱之外,还会给你做什么?——亲一亲。(亲一亲是一种爱的表现)——好好照顾我们。(好好照顾我们也是一种爱的表现)3、原来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爱我们的人,他们会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爱我们,那我们也爱他们吗?你会怎么去爱你们所爱的人?我相信你们会用自己的行动去告诉他们——你爱他们。活动反思本次活动的图片节选自美国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的图画书作品《爱心树》。看似简单的线描画面,虽然没有孩子喜爱的色彩,但却蕴含着许多秘密,能激发起孩子反复观察与积极讨论、讲述的欲望,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在过程中的投入。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手段与孩子共享活动的愉悦。、第一,引导孩子观察画面细节。在以往的看图讲述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在观察图片的时候,常常只注重对主体物的观察,忽视细节部分,而那些在经意或不经意之间留下的细节,通常与主题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如果对其缺少关注。就会妨碍对图片内容的理解。因此,在本次的`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画面中树枝的变化绘画得生动、拟人化,我不断引导孩子对这些细节及其变化重点进行观察、展开想象,使孩子在反复的观察与讨论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孩子们也乐此不疲。、第二,教师语言的引导与层层追问。活动中我通过运用适当的语言提示帮助孩子观察画面,连贯讲述,对于孩子的回答,能注意及时捕捉,层层追问,并注重帮助孩子对观察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提升。如当观察讲述“男孩向大树跑来,大树弯下腰伸出手臂欢迎他的到来”这一画面时,我用语言进行提示:“男孩子来到大树下,他会干什么呢?”当出现下一幅画面“大树和男孩玩‘捉迷藏’游戏”后,我又提示:“玩累了,会做些什么事情?”此时幼儿自然而然地把自己日常游戏中的感受带到讲述中,形成新的体验,并积极展开想象,进入下一画面的观察和讲述中。当孩子带着切身体验重回画面进行讲述时,他们中的多数在语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