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伴我行”童谣、诗歌创作作品(完整版)资料.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好习惯伴我行”童谣、诗歌创作作品(完整版)资料.doc

“好习惯伴我行”童谣、诗歌创作作品(完整版)资料.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好习惯伴我行”童谣、诗歌创作作品(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好习惯歌谣创作”评比优秀作品汇编长大不做“弯弯树”左丹蕾(一、2)弯弯树,驼了背,望着伙伴暗流泪。它怪雨儿不该淋,它怪风儿不该吹,从小胸膛没挺直,驼了脊背能怪谁?望着树,皱紧眉,明明心里慌不停。自己读书腰不直,自己写字成虾米。从小胸膛要挺直,快点改正来得及!值日生郑小婵(二、2)值日生,来得早,先给桌子洗洗脸,再让椅子站站好,还给草儿喝点水,地上灰尘全赶跑。美丽小鸟门前叫:“你好,你好,你真好!”交通安全记心上六年级张晓彤好习惯,伴我行,交通安全在心上过马路,走横道,红灯亮了停一停。绿灯到了快点走,黄灯宝宝眨眼睛,红灯上岗汽车开,千万别再抢时间,好习惯,伴我行,交通安全记心上,记心上!从小爱学习赵俊辉(二、3)早晨起得早,读书很重要。上学的路上,千万别打闹。上课的时候,举手要踊跃。取得好成绩,来向祖国报。做个华夏好子孙张培博(二、1)好习惯,好伙伴,艰难山,要敢攀,一碗饭,要吃完,有困难,要分担,不偷懒,不浪费,做个华夏好子孙。学习习惯,伴我成长石翠香(二、2)好习惯,要养成,助成长,益终生。写字要离本一尺,本一尺。胸部要离桌一拳,桌一拳。手指要离笔一寸,笔一寸。每样作业按时交,按时交。长大是个好孩子,好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王福田(二、4)好习惯呀好习惯,多呀多得数不完。自己事情自己干,进门先要打招呼,换完鞋子放原处。晚上书包自己理,书本挨个放整齐。人人养成好习惯,好处一生用不完!做个文明小学生刘茜(三、1)写字时,要做到,头离本子一尺高,胸离桌子一拳长。身体直,脚靠紧,本子不斜头不歪,这样的字才漂亮。从小养成好习惯,做个文明小学生。习惯养成在年少王玉娇(三、3)同学们上学校,好习惯要记牢。上课内容记心上,乱扔废纸不提倡,上下楼梯靠右行,课间文明做游戏。一条一条都做到,习惯养成在年少。我是老师的小帮手卫冬冬(三、2)好习惯,很重要要养成,需做到自己的事情要自理不要依赖父母亲学习上,要自觉“三个一”定做到讲文明,习惯好勤刷牙,常洗澡做事情,要负责不马虎,定仔细争做老师小帮手不骄不躁我能行我能行!刘思宇(三、1)相信我我能行好习惯,我知道中学生,上学校守规范,必做到上课时,不迟到专心听,我动脑好习惯,要做到助他人,他助我尊集体,很重要学赞美,不打架防触电,保安全好习惯,我能行过马路,要看好红绿灯,要分清上车时,讲文明下车时,守秩序好习惯,我知道作业不迟交,卷面要整洁考试不作弊,那出真本领上课认真听,难题找要领好习惯,要做到从小养成好习惯,文明礼仪都做到见到老师先问好,不追逐、不打闹见到龙头哗哗流,赶紧关掉水龙头好习惯,我做到早晚刷牙牙齿好,饭后漱口很重要每天起床要跑步,身强体壮不怕冻整理房间把地扫,家长乐得笑弯了腰!遵守校规郑小婵(二、2)慢步轻声靠右行,上下楼梯勿跺脚。慢慢走来慢慢去,不能追跑和打闹。嘴吐脏字不文明,说声谢谢和您好。打架骂人不应该,举止文明有礼貌。抄看答案是作弊,独立完成才算好。同学之间闹别扭,不如友善手拉手。班级卫生需保洁,同学快来一起搞。学习知识很重要,功夫下到成绩高。课间操时多用力,个子才能长得高。以上校规都做到,谁都夸你是最好。2021年新考纲语文三轮复习《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训练》涿鹿中学:步洪涛(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南海旅次【唐】曹松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遣有书来。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注】无雁处:大雁在秋天由北方飞向南方过冬,据说飞至湖南衡山则不再南飞了。南海在衡山以南,故曰“无雁处”。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不落窠臼,一反登高望远的传统写法,别有新意,“裁”把无形的“归思”比成有形的可剪断之物。B.颔联巧妙运用鸿雁南飞不过衡山回雁峰的传说,极写距离故园的遥远,表现诗人寄不出家书的沮丧心情。C.颈联出句写晨景,是说随着城头凄凉的晓角声晨霜消尽;对句写晚景,是说伴着夜晚的残潮明月复出。D.颈联的描写使读者想起唐诗中“三奏未终天便晓,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