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的思考.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农村教育的思考.doc

农村教育的思考.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农村教育的思考XY中国教育进行了很多次的改革,相关教育法律法规也作了多次的修改和补充,从理论的角度比较,的确佷完善、周到。可是在农村的实际教育过程中有些制度能真的起这作推动作用吗?我曾多次和同事谈起类似问题,我们把八十年代末的学生和现在的作了一定的比较,现在学生的水平比不上当时的同级学生水平,从总体的文化知识看,现在的初中毕业生只相当于当时的小学毕业生,特别是近几年大学进行扩招后,拥有文凭的人随处可见,但正真具备大学生素质的能有多少?现在的普通大学生只相当于九十年代高中生水平。对于生活中接触的很多事实,我常想:农村的教育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农村中的很多学生不求上进,不主动学习的原因究竟在哪?我尝试着从以下方面去分析。首先,留级制度的取消。九年制义务教育相关制度出台,不允许学生留级,的确给国家的教育经费节约了不少开支,但是这九年中,学生是否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成?从每届初中毕业生素质考试中可以看出,真正达到初中毕业水平的能有几人?我们都经常把学生的学习和建筑作类比,基础不牢固就无法形成高楼大厦,同样,学生的学习成绩基础不牢,进入上一个年级也无法跟上,因此,当一个学生从一年级进入二年级,可以说基本上已经决定了他的未来,班级毕竟是多人组成的集体,学生之间肯定存在差异,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齐头并进,无论你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始终都存在一部分学生跟不上,如果把这一部分学生继续推上二年级,学习成绩也依然如此,这部分学生就算到了初中毕业,实际在大脑中对一至九年级所学的知识却是一片空白。另外,不留级制度也是学生学习松弛的一个重要原因,小学生他无法去体会学好知识对今后生活的重要作用,更谈不上什么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老师设法引导、夸奖、鼓励等都是表面上的,只能产生瞬间效应,无法扎根学生内心深处,学生就没有持久的学习动力。回想当初我们的学习过程:留级可以让基础不好的学生再有巩固学习的机会;留级可以让学生不愿留级而自发性地对学习产生动力。下面是一些网友对“中国教育进步了吗”的评述,仅参考而已:看看今天:本科满街走,硕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如何看呢?答:你可以比较一下,现在的硕士、博士。跟几年前的本科比一比,看看强过他们的有多少。其次,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对减弱了。现在的学生都是在教育制度、老师、家长的呵护下成长,他们只能接受夸奖、肯定话语,经受不起家长、老师正面的批评。生活中我们也看到了有一些学生,他们都知道学生是不会被体罚的,开始只做了一些小的坏事,老师当然是耐心的对其进行教育,再做一件坏事,老师理所当然的也给予正确的开导、教育。这里不是说坏学生都不能教育好,教育成功的也不少,但会有些学生接二连三的犯错,而且越来越严重,就算联系家长配合都无济于事,这值得我们思考,这类学生到底该怎么办呢?现在的学生有错家长也不能批评,被家长批评动不动就是离家出走,要么就是想自杀。可见今天的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对减弱了。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也是有道理的,经常吃过苦的学生以后的生存能力就是要强得多。就像温室里长出的花朵远远比不上野草那样经受得住风吹雨打。因此,对学生一味的呵护并不见得都是一件好事。下面是一些网友对“体罚学生都是老师的错吗”的评述,仅参考而已:并非全是教师的错金华读者杨德春:老师对不守纪律、读书不上进的学生采取一些小“体罚”(打手心等),我小时候都尝到过,对我以后成人成才很有教益。如今退休了,仍十分怀念当初体罚过我的老师。我认为,只要不伤害学生身体,适当体罚有何不可?一未署名的读者:体罚实是教者无奈的“撒手锏”。现在有些学生忘乎所以,故意捣乱、对抗、攻击老师。面对老师的善意劝阻,这些学生认为是老师无能,不要说“师道尊严”,老师就连自己最起码的人格尊严也被无视和践踏。且这类学生具有很强的带动性,若不及时督促、管束将会带坏一群人,无奈之下老师只好采取最直接最简单的办法———体罚。东阳市南马镇中陈全洪:教育和批评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可以说,一个学生是在不断的犯错误与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而教师则充当了学生犯错的见证者和纠错的引导者、教育者。对待学生所犯的常规性、普遍性的错误,教师通常是采用批评教育的方法,因为它往往比含蓄迂回的教育法更直接和有效。如果把稍微严厉一点的批评,就将它煞有介事地“提升”为“体罚”,这样做对教师的教育要求未免也太苛刻了。总之,生命属于我们每一个人只有一次,在现实面前,许多事情都不能用既订的标准来进行,人类伟大的时候,往往更容易得意忘形。不是所讲的道理所有人在任何情况都能听懂,太多时候,理论也可能起到误导的作用,现实面前只有去做,经验才是一种有力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