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语文高二上学期2025年复习试题及答案指导.docx
上传人:02****gc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KB 金币:9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江苏省南通市语文高二上学期2025年复习试题及答案指导.docx

江苏省南通市语文高二上学期2025年复习试题及答案指导.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9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5年江苏省南通市语文高二上学期复习试题及答案指导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文章:在一片遥远的荒漠中,有一片神奇的土地,那里的沙丘连绵起伏,形态各异。这片土地上的植物生命力顽强,即使在干旱的环境中,它们也能顽强地生长。有一种植物,名叫梭梭。梭梭是一种高大的乔木,树干笔直,枝叶茂密。它的根系深扎地下,能够吸收深层的水分。梭梭在荒漠中生长,不仅为其他植物提供了生存的土壤,还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在梭梭的庇护下,还有许多其他植物。如沙柳、沙棘、红柳等,它们与梭梭共同构成了荒漠中的绿色王国。这些植物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药材等生活必需品,还净化了空气,保护了水源。然而,这片神奇的土地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和过度利用,荒漠化现象日益严重。梭梭的数量急剧减少,其他植物也难以生存。为了保护这片神奇的土地,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扩大梭梭的种植面积;另一方面,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经过多年的努力,荒漠化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梭梭的数量逐渐增多,其他植物也开始复苏。这片神奇的土地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题目:1.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A.荒漠中植物的生命力B.梭梭的特点和作用C.荒漠化现象及其危害D.我国政府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2.梭梭在荒漠中的作用是什么?A.为其他植物提供生存的土壤B.为人类提供食物、药材等生活必需品C.净化空气,保护水源D.以上都是3.文章中提到的其他植物有哪些?A.沙柳、沙棘、红柳B.沙柳、红柳、胡杨C.沙棘、胡杨、梭梭D.沙柳、沙棘、梭梭4.荒漠化现象给这片神奇的土地带来了哪些危害?A.梭梭的数量急剧减少B.其他植物难以生存C.生态环境恶化D.以上都是5.文章中提到的我国政府为保护生态环境采取了哪些措施?A.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B.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C.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D.以上都是答案:1.D2.D3.A4.D5.D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文章】《草原》草原,是我国广袤的北方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草原的美丽,不仅在于它那广袤无垠的景色,更在于它那丰富的文化内涵。草原上的天空,湛蓝如洗,白云朵朵,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草原上的绿色,浓烈而深沉,仿佛是大自然赋予了草原生命。草原上的骏马,奔跑在辽阔的草地上,如同一条条黑色的闪电。草原上的羊群,悠闲地吃着草,它们欢快的叫声,仿佛在诉说着草原的幸福。草原文化,是草原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的独特文化。草原上的民族,勇敢、豪爽、热情,他们以骑射、摔跤、赛马等传统活动,传承着草原的传统文化。草原上的音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让人陶醉其中。草原上的诗歌,朴实无华,情感真挚,表达了草原人民对生活的热爱。草原,是我国北方的一大奇观,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然而,草原的美丽,并非天生丽质,而是草原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草原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美丽的草原,也创造了灿烂的草原文化。【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上文,完成下列各题。1.文章第一段主要描述了草原的哪些特点?A.广袤无垠的景色,丰富的文化内涵B.湛蓝的天空,深沉的绿色C.勇敢的民族,豪爽的热情D.丰富的文化活动,优美的旋律2.文章第二段主要介绍了草原文化的哪些方面?A.草原人民的生产实践,草原的美丽B.草原民族的传统活动,草原的音乐C.草原的诗歌,草原人民对生活的热爱D.草原的美丽,草原人民的辛勤劳动3.文章第三段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A.草原的美丽是天生的,不需要人们的努力B.草原的美丽是草原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C.草原的美丽是草原文化的体现D.草原的美丽吸引了无数游客4.文章标题“草原”的含义是什么?A.描述草原的美丽景色B.介绍草原的文化内涵C.表达对草原的喜爱之情D.突出草原的美丽与魅力【答案】1.A2.B3.B4.A三、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理解醉翁亭记(节选)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问题及选项1.为什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