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三十六章抗菌药物概论学习教案.ppt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药理三十六章抗菌药物概论学习教案.ppt

药理三十六章抗菌药物概论学习教案.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1.抗菌药(antibacterialdrugs)对病原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药物,抗生素和人工合成药物(磺胺类和喹诺酮类等)抗生素(antibiotics)由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能杀灭或抑制其它(qítā)微生物的物质。天然、人工半合成2.抗菌谱(antibacterialspectrum)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范围,是临床选药的基础。广谱抗菌药: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效的抗菌药。窄谱抗菌药:仅对一种细菌(xìjūn)或局限于某属细菌(xìjūn)有抗菌作用的药物,如异烟肼。3.抗菌活性: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抑菌药(bacteriostaticdrugs)仅具有(jùyǒu)抑制细菌生长繁殖而无杀灭细菌作用的抗菌药物,如四环素类、红霉素类、磺胺类等。杀菌药(bactericidaldrugs)既具有(jùyǒu)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又有杀灭作用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等。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指在体外培养细菌18~24h后能抑制培养基内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测定抗菌药物抗菌活性大小的一个(yīɡè)指标。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bactericidalconcentration,MBC)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或使细菌数减少99.9%的最低药物浓度称为最低杀菌浓度。是衡量抗菌药物抗菌活性大小的指标。4.化疗指数(chemotherapeuticindex,CI)化疗药物导致动物半数致死量(LD50)与治疗感染动物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bǐzhí)(LD50/ED50)或LD5/ED95。评价化疗药物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指标。化疗指数越大,表明该药物的毒性越小,临床应用价值越高。例外:青霉素类5.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effect,PAE)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抗生素浓度(nóngdù)下降,低于MIC或消失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给药方案设计及合理用药。如氨基苷:1次/天、多次/天效果一样6.首次接触效应(firstexposeeffect,FEE)抗菌药物在初次接触细菌时有强大的抗菌效应,再度或连续与细菌接触,并不明显(míngxiǎn)地增强或再次出现这种明显(míngxiǎn)的效应,需要间隔相当时间(数小时)以后,才会再起作用。如氨基苷类三、抗菌药物的作用(zuòyòng)机制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2.改变胞浆膜的通透性3.抑制蛋白质的合成4.影响核酸和叶酸(yèsuān)代谢1.抑制(yìzhì)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细菌(xìjūn)细胞壁的结构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细胞壁的化学(huàxué)组成N-乙酰胞壁酸前体N-乙酰胞壁酸消旋酶合成酶粘肽合成酶N-乙酰胞壁酸直链十肽粘肽胞壁酸五肽脂载体(zàitǐ)双糖肽亚单位2.影响(yǐngxiǎng)胞浆膜通透性3.抑制细菌(xìjūn)蛋白质合成氨基(ānjī)苷类4.抑制核酸(hésuān)合成5.影响叶酸(yèsuān)代谢三、细菌耐药性1.细菌耐药性概念及产生原因2.耐药性的种类3.耐药的机制4.耐药基因的转移(zhuǎnyí)方式5.预防细菌耐药性的措施1.细菌耐药性及产生原因概念:常规治疗剂量(jìliàng)下,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敏感性下降或消失,使药物疗效降低或无效。产生原因:*天然抗生素是细菌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微生物也会通过改变代谢途径或制造出相应的灭活物质抵抗抗菌药物,形成耐药性。超级细菌超级(chāojí)细菌2.耐药性的种类*固有耐药(intrinsicresistance)。又称天然耐药性,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代代相传,不会改变。如链球菌对氨基苷类抗生素。*获得性耐药(acquiredresistance)。细菌与抗生素接触后,由质粒介导,通过(tōngguò)改变自身的代谢途径,使其不被抗生素杀灭。如金葡球菌产生β-内酰胺酶。3.耐药的机制⑴产生灭活酶⑵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gǎibiàn)⑶改变(gǎibiàn)细菌外膜通透性⑷影响主动流出系统(1)产生(chǎnshēng)灭活酶:①水解酶:如β-内酰胺酶②合成酶(钝化酶):乙酰化酶(氯霉素)、核苷化酶、磷酸化酶(2)抗菌药物作用(zuòyòng)靶位改变①改变靶蛋白结构,如PBP2a②靶蛋白数量的增加,③产生新的靶蛋白如Qnr改变(gǎibiàn)细菌外膜通透性或细胞壁增厚:a、细菌孔道蛋白质组成、数目、功能改变(g